怎样做历史笔记

2022-04-17 04:40: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做历史笔记》,欢迎阅读!
怎样,笔记,历史

怎样做历史笔记



张书林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只有眼、口、手、脑并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动手又是最要紧的,想出来的问题答案只有动手写出来并逐渐丰富完善才能到达最理想的境地。笔记是动手的最主要形式,历史读书笔记尤为总要,这么多历史知识,只有将它们条理化、纲要化,才能把书读薄,才能纳入一定的体系之中,才好顺利掌握。下面我们从符号系统、批注点评、编写提纲、听课笔记四个方面来说说怎样做历史课笔记。

一.符号系统

历史课文粗读之后的精读一定要在书本上做一些记号,以后复习再度阅读就可以非常方便。因此,我们要掌握一定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使用习惯之后,非常方便,非常有作用,能提高阅读效率。 生僻字。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有这样几本书:《康輶纪行》《瀛环志略》,其中“輶”“瀛”比较难写,这些历史名词一定要写正确,这两个字是关键,为了醒目,可以用“口”将这两个字“口”起来,再读时便会留意这些字的写法。以后遇到生僻字就都可以用“口”这种符号来表示标记。

关键词。比较重要的词一般用“。”来表示,特别重要的词可以画“▲▲▲”在字下来表示。例如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让”“赔偿”“开放”“商定”等词,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时使用“第一个”“开始”“标志”“最主要”等关键词,这些词是我们读书时特别要注意的,往往具有评价性质,是历史课文中的“字眼”,我们必须格外注意,做上上述特殊标记后,以后再读的时候就会一目了然。 重要句子。比较重要的句子我们一般画“——”来表示,特别重要的句子则用“~~~”来表示。有关键词的句子往往就是重要的句子,在分析背景和影响的时候往往有成段的话非常重要,但要区分出一般重要句子和特别关键的句子。

怀疑和感想。在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旁边加画“?”符号,在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加画“!”符号,读到某个地方有所联想。可以用“→”符号拖到旁边指向自己写下的心得笔记,这样在重读时便可以认真思考。

内容分析。阅读历史课文要将课文条分缕析,第一层次的要点可以用“1234、„„”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次的要点可以用“①、②、③、④„„”符号来表示,第三层次的要点可以用abcd„„”符号来表示,第四层次的要点可以用“Ⅰ、Ⅱ、Ⅲ、Ⅳ„„”来表示。例如“中英《南京条约》”一目内容可以用符号标志为:

1《南京条约》

①签订:a时间“18428月”b地点“南京”c性质“不平等”d地位“近代第一个”

②内容:a割让、b赔偿、c开放、d商定 2《南京条约》附件 ①名称:《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②内容: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这些符号都画在书上相应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使课文层次一清二楚,再读时不需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概括归纳。

符号系统的使用以略读为基础,不能随便一读即使用。符号的使用要有限度,不能把所有的文字都画上符号,那样就无所谓重点了。符号的使用要前后一贯,这样便于复习。内容分析的符号的层次一般以两个层次为宜,特别重要的内容才使用第三层次,至于第四层次则极少使用,因为层次多了反而把课文内容复杂化了,与使用符号系统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二.批注点评

1


阅读历史课文必须仔细咀嚼,弄通弄懂一词一句的意思,勤翻字典词典地图册,有所得便记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笔记本上,我们称之为批注、概括、点评。

批注。主要是解决字词的意思,《海国图志》序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读“cháng是“长处”的意思;“夷”是“野蛮人”的意思,引申为“外国人”“遥远地方的人们”的意思。再如“入超”“出超”“主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名词的含义,都必须查词典弄清其意思,并写在相关的地方,以免遗忘后又要查。

概括。读完一目历史课文后,要归纳整理历史知识,这就离不开概括。概括可以利用课文中原有的词句,如上述《南京条约》的内容概括为“割”“赔”“开”“商”四个字;没有现存的词句可以利用,这就需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新思想的萌发”一目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写出《海国图志》《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介绍西方军器制造书籍和研制新式兵器专家”“新思想的特点”五个要点。概括可以是内容的要点化,也可以上升到理论水平,上述“新思想的特点”就是。

点评。这是对课文非常熟悉之后,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和认识方面的一些问题,自己给自己出题目找问题,写简短的心得体会。例如怎样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如何评价林则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英国、整个世界有什么影响?也可以提出质疑,如第一个问题提“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是否更准确一些?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材先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次说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最后说革命任务发生变化,顺序是否颠倒了?说社会矛盾的变化决定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是否更好一些?如此等等。在回答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时,一定要以史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三.编写提纲

很多人都喜欢在书上做简单的符号笔记,却不愿用笔记本抄写下来;很多人都喜欢在大脑里想一想一些问题,却不愿将问题的答案提纲列出来。这种做法是怕麻烦的一种表现。实际上,编写提纲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使回答的问题更加缜密完整。

提纲有两类,一类是读书提纲,一类是问题回答提纲。读书提纲主要是将精读课文时在书上做的层次符号按顺序抄写下来或者默写下来,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机械行为,实则不然,因为在书上做符号系统笔记可以依赖书上的句子和原话,而抄写下来则必须更加简明扼要,能用两个字的决不用三个字,这样做可以更加简化教材,可以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构架了一些问题的直接提纲,有助于训练自己的思维。有时候,在抄写的过程中,自己还会产生一些联想,查阅有关书籍,甚至还可以完善教材。问题回答提纲则是对教材中的习题、思考题和自己设计出来的问题经过深入思考,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回答,列出来后反复进行修改,以期加以完善,具体回答起来就不会丢三落四或者重点不突出。

上述两种提纲以阅读提纲为主。阅读提纲的主要方式有纲要式,即内容各层次的要点;其次是表格式,即把相近的内容列为一个表格以便比较和按顺序掌握;其三是卡片式,即把有关重点内容列一个相对详细的提纲抄在卡片上,以备随时查看。

复习时的复习提纲再不能象最初的阅读提纲一样详细,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有所侧重并高度概括,主要是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和问题以及自己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教材越读越薄。

四.听课笔记

听课不做笔记就会听得不认真,只有认真做听课笔记,把教师讲的和自己预习的结果相比较,找出优劣,补充遗漏,更正错误,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听课笔记分为教师板书笔记和讲话笔记。

教师板书笔记。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在讲课时都会以极为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我们可以照抄下来,然后对照自己做的阅读提纲,问几个为什么,如老师为什么这样归纳而不是自己所设计的那样,这种图示是什么意思,想得通就行了,想不通就和同学老师进行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结论。

教师讲话笔记。老师并不是所有的话都写在黑板上或者打在屏幕上,有些你觉得很重要的史实和观点,应该及时记下来,如果你认为老师讲的史实或者观点有问题要请教老师,但应及时,拖久了老师也就忘了。 听课笔记以发现新的概括法、新的知识点、新的观点的态度来做笔记,才会收到更大效益。课后还要

2


及时整理笔记,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还可以互相讨论笔记。

历史课的笔记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笔记,深入地思考,及时地解决疑问,我们就会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方法,从而使自己学习历史的能力突飞猛进。

张书林,1962年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电话62381873email:kfqzsc@tom.com.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266568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