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024-01-29 02:5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欢迎阅读!
简述,诗歌,主要,思想,内容



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开创者,奠基人。他一生投身于当时军阀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并 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现实的经历使他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乱世的痛苦,并将此在作品中明确表露出来。

在其诗《蒿里行》中:“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这种直面生活的反映悲惨的社会的现实精神尽达无遗。此诗背景为汉末诸侯讨伐董卓,前十句内容相对一致,简略叙述了战 争中军阀混战的情况。“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表示了作者的政治态度,他立场鲜明的支持、歌颂讨贼义士,而反对董卓。并 在“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中对军队赋予了极大的信念,希望联军能像秦末刘项联军直捣黄龙推翻秦朝那样的英雄气概。但此 后军阀各怀鬼胎导致犹豫徘徊内乱而败。对于这种情况,曹操深感痛心疾首,他曾指斥:“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 窃为诸君耻之。《三国志・魏书》)后六句为一部分,描述了战争为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于大悲大痛之中,真实反映了战祸连 绵下人民的苦难。而在《苦寒行》中则以一种更低沉的笔调,描写了困苦的军旅生活,既是对长期从军在外的士卒的同情,又有不经 意的自哀。曹操反映时代时代动乱,民生疾苦时,旗帜鲜明,爱憎分明,他诅咒董卓祸国殃民,反对军阀混战,争夺权利,同情人民 惨痛境域。他面对动乱,破败,凄凉的现实生活,不掩盖,不回避,






更不粉饰,把客观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反映出来。

深刻的社会现实给曹操诗歌更深的影响是忧郁低沉,悲凉哀伤的气氛。观建安文人诗歌尤其是曹诗,“悲”字出现的格外频繁。 如:“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悲彼东山诗,念之断人肠”等文中都有出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了曹操诗歌的特点,“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下》《魏晋六朝文学参考资料》)悲凉、激忧的情绪是大部分曹

诗气氛的基点。如其著名四言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开篇诗人就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 促和年华的消逝的悲苦。在痛感来日无多的苦闷中油然产生了人生有如朝露之短的感受。忧郁的心只有饮杜康好酒才能解脱。以微吟 低唱,道慷慨激昂的心曲。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看似平 静欢乐的宴乐描写后,作者突然吟到“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全诗的气氛一下子沉浸到悲苦之中,接着,作者又以“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个寂寞静冷的意象衬托了自己的心绪。《短行歌》通篇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辞不离于 哀思”《文心雕龙・乐府篇》。作者由社会现实产生的低沉的悲苦,作为一个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者的华丽的哀伤结合起来,共 同构成了此诗难以言表的气氛,使其成为千古兴寄名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60bcf3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