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欣赏

2022-04-22 21: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田园诗欣赏》,欢迎阅读!
田园诗,欣赏

田园诗欣赏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 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 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 山水诗。

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 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 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 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 之精神。

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 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白然美的鉴 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

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 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

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 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这些构成了山水田园诗流行的基础。


鉴赏山水田园诗可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体味诗歌情景交 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 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 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白然景物一经诗人摄人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 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 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 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白然钟情 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白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 的生活情趣等。

鉴赏示例一: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 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

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 如雪,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 转换灵活白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鉴赏示例二:耦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暖。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耦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 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 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画人的眼里,人在 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

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柴门之外, 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 逸,闲情潇洒,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耦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

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 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3ecee9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