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笔风变化

2022-09-28 02:0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舍的笔风变化》,欢迎阅读!
老舍,变化

老舍的文字是幽默的,但是内容是严肃的

通过老舍的笔风变化映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老舍受到京味市井文化和西方文学的熏陶,使他的笔风“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都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我将老舍的笔风变化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以八年抗战和四九年回国后为界。

在八年抗战之前,老舍因五四运动放弃了原本富足的生活道路,远赴欧洲开始了文学作,由《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的面世,表明老舍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作家,但是前者透露出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尚有欠缺,谋篇布局尚未进入艺术思考,剧情因次要人物的故事散漫流走。后者尽管富于讽刺性,但是从艺术角度看,写得相当粗糙。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他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观察和体悟,而且显示他有一种很好的文学感觉和讽刺力。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笔下的英国人同样持着文化讥刺和批判态度,除了他们并不可爱的性格习性之外,特别写出英国人对东方人的民族偏见。但是《骆驼祥子》标志老舍小说创作已进入最佳状态。如果没有日本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陷入八年苦难动荡岁月,他会写出更多优秀小说,这一点没有疑问。

接踵而来的八年抗战,促使老舍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之优点特别是弱点,做了愈发深广的思考。这一思考的艺术结晶,就是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八年创作的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总名为《四世同堂》。这是老舍长篇小说中篇幅最大、人物最多、社会幅面最广的小说,也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态度激愤而文字雍容,人物众多而情节自然。在此时期老舍也创造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茶馆》它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这篇话剧更加凸显了老舍在塑造人物上的深厚功底,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表现的各具特色。但是,这篇话剧是避开当时抗战的社会现实,移主要背景于清末民初。四九年以前老舍的文学创作,有一个重要倾向需要注意。他不是左翼作家,不亲普罗,不向左翼讨好,始终保持知识理性和独立作家身份,笔下颇多讥刺激进、普罗、共产、造反或左翼行为之言。

四九年回国,受到毛泽东政权欢迎,参加了若干会议。次年五月,北京市文联成立,他被选为主席,直到一九六六年“文革”。从此,作为文艺界的代表,社会名人和北京文艺界头羊,他积极跟随党的号召,参加历次政治和文艺领域的批判运动,“痛斥”他人,表白自己“与党和人民一致”的立场。 最初,老舍努力接受和跟从这个政权,努力缩小自我,与之协调关系,后来不得不放弃自我,以求生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e567db0029bd64783e2c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