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

2023-02-22 00: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欢迎阅读!
教育,教育学,目的,社会



教育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有: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朱熹、《圣经》;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孟禄;劳动起源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生活需要起源论是对劳动起源论的扩展。 〃最早把“教”“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出自《孟子.尽心上》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术现代化等趋势。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西周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了“国学”和“乡学”,形成“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办学堂。

古代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已有宫廷学校,中王国后出现职官学校,古代埃及设臵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点。

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中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是其代表。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为教会所控制,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前二者的教育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教育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结合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家庭教育形式。

〃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教育的发展经过前制度化教育阶段、制度化教育阶段、非制度化教育阶段。学制的完备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

〃学制的基本类型有:19世纪英国的双轨制学制、美国的单轨制学制、前苏联的分支制学制。

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的近代学制;1904年的“癸卯学制”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叫“强迫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小学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

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有教无类”,教授的基本科目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

〃战国后期的《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预”“时”“孙”“摩”等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为近代资






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后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漠、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英国的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主要贡献有: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提出了“泛智”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提出了学年制思想,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其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点的教学思想。

1939年,前苏联的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教育与社会和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构成。 〃精神文化也叫“观念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精神文化分为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制度文化也叫“规范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学校文化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教职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校园环境被称作“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性课程”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 〃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是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人是共性和个性个统一。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展、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在教学中循序渐进。 阶段性指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师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一方面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指不同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抓好关键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f48a25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