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物理性能

2022-03-20 11:0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PVC物理性能》,欢迎阅读!
物理,性能,PVC



物理性能:

1. 聚氯乙烯独特的熔融加工性

高间规度的PVC(这里氯原子在碳原子的平面两侧交替排列)可以形成实际上不能熔融的结晶结构。因此,在工业级的PVC里发现的一些小的间同立构规整序列和一些缨状微束结晶会使PVC在加工过程中不能完全熔融。由于PVC在加工过程中不能完全熔融,

它的流动如同约千万个分子束状移动(主要粒子流动单元直径约为1um。这一特性在聚合物世界中非常少见,多数聚合物的流动是完全熔融的分子。这一特性在PVC挤出模具设计中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其它聚合物在较低的熔融温度下的弹性回复和模口膨胀更大,而聚氯乙烯化合物的模口膨胀更小。事实上,PVC化合物的模口膨胀非常低以至于有时将模腔开口处切割成所需的剖面的精确尺寸。 我的理解是PVC颗粒结构,如右图。在PVC粒子熔融时如果温度不太高,可能只熔融到初级粒子或聚结体的程度,PVC熔体是一些微粒构成的,这样熔体在管中流动时,粒子不可能取向,出口也没有胀大。而一般的熔体在管中流动时由于速度梯度而取向,出口时由于高分子的熵弹性,取向的高分子解取向而胀

大。

2. 取决于配方和加工过程的性能

PVC的束状流动和可以控制的熔融量(温度控制)和分子缠结的能力使得PVC性能不

仅取决于配方,而且与以前的加工条件相关。在低熔融温度下,PVC的初级粒子流动单元移动时,表面有较少的分子缠结。在高的熔融温度下,更多的微晶熔融产生更多的链段缠结。高温熔体一旦冷却,重结晶就会发生,在粒子表面形成塑化(凝胶化)。这一过程会影响初级粒子和整个制品间的强度。再强调一次,PVC性能强烈依赖加工过程,这一点是相当独特的。

我的理解是如果加工温度太低,则粒子不能完全熔融,就像一些乒乓球,之间没什么作用,则这样的材料性能就差。如果温度再高一点,粒子熔融得更深入一些,粒子表面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分子链,则粒子间就有缠结,作用力增加,所成型的材料强度就高一些。 3. 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

少量不溶的间规异构结晶体在增塑的PVC热塑性弹性体的特性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增塑剂可以使无定型PVC的玻璃花温度降低至远低于室温一下,因此使他产生橡胶弹性。

微晶部分不会塑化,因此变为了这种热塑性弹性体的可熔融的交联点。这一特点很独特但不是独一无二的。石油衍生出来的聚烯烃类TPE是这种聚氯乙烯TPE技术的延伸。 问题:

1. 内润滑剂与增塑剂的区别

以前只知道两者都可以降低分子间作用力,但不知道区别在哪里。

内润滑剂与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类似,亦被看作假增塑剂。所不同的是它只在聚合物熔融状态降低粘度,而在常温下并不明显降低聚合物的软化温度、硬度及物理力学性能。还有一个区别是增塑剂在PVC中容量较高,不会析出,而内润滑剂用量高时会析出,也不会像增塑剂那样在用量低时,会引起PVC的脆化,即所谓的“反增塑”。当内润滑剂用量超过它在聚合物的溶解度时会产生迁移现象而变为外润滑剂。

2. 为什么高分子量的PVC用于成型软制品,而低分子量的PVC用于成型硬制品?

A 一般的解释是PVC的脱氯化氢温度与分子量无关,而高分子量的PVC熔点较高,






所以加工时要加入更多的增塑剂,才能将他的熔融温度降低到分解温度以下,而加入过多的增塑剂则使制品硬度下降。低分子量PVC则相反。 B 后来想了一个解释:在PVC聚合时,如果温度较高,分子间链间碰撞几率增加,

向单体转移速率也增加,导致分子量降低;并且温度较高导致在初级粒子结合形成聚集体时发生熔融,导致初级粒子间空隙减小,在吸收增塑剂时吸收较少。吸收较

少的分子量则导致反增塑作用,即在加入少量增塑剂时,增加了大分子链的活动性,从而增加了间规PVC的结晶作用,但却没有更多的增塑剂去增塑无定型区,使制品变得比没加增塑剂更硬。

PVC颗粒的孔隙不仅仅是与温度有关,并且疏松型和致密型PVC都既有高分子量的也有低分子量的。

C. 如果采用第一种解释,再加上反增塑作用,可能答案就更好了





Wilkes, C.E.等编, 乔辉等译. 聚氯乙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王贵斌主编. 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及工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58541dff00bed5b9f31d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