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浅谈

2023-01-30 14:2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浅谈》,欢迎阅读!
贝克,现代化,理论

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浅谈

【摘要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建立,主要归功于贝克、吉登斯和拉什三人,其三人对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一共同内核。本文主要从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视角出发,梳理自反性现代化的理论背景,然后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对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反性;现代化;风险社会;

一、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背景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西方社会理论界被提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地说,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最先是在乌尔里希贝克所著《风险社会》及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等几本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中被提出并阐发的。它的时代背景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进入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或曰后工业社会,其主要特征包括: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商,欧洲福利国家建设,科技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等等。而它的理论背景则是理论界正处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想相互争论的情境之中。因此,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无外乎有着两种意图或意义:一是企图对当代社会做出更具说服力的"时代诊断":二是企图终结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争论,或者说是企图提供"第三条道路"

二、对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总体认识

贝克将第二次现代化称之为“自反性现代化”,“自反性现代化”指创造性地(自我)毁灭整整一个时代——工业社会时代——的可能性。这种创造性毁灭的“对象”不是西方现代化的革命,也不是西方现代化的危机,而是西方现代化的胜利成果。[1]贝克对于自反性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论点是: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主体所获得的对其生存的社会状况的反思能力就越大,因此改变社会状况的能力也越大。[2]对于自反性现代化的主体则存在多种,包括个人能动者和集体能动者,科学家和普通人,制度和机构,乃至结构。贝克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媒介是非知识,是内在的动力,是见不着、想不到之物。自反性现代化的原动力不是一种新的现代化,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模式中已经存在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正在全球化,同时具有了自反性。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就是风险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以及个体化时代的来临。


自反性现代化是工业社会基础的自我摧毁,这种自我摧毁是在没有反思和不经意的情形下以“隐形副作用”的形式发生的,恰恰说明了工业社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和理智,缺乏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它的模式不是自我毁灭,而是“现代化的自我转型与变形”。自反性现代化揭示的不是要终结现代化,它对工业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是为了开启一种新的现代化。

三、自反性现代化下的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现代化发展进入到“自反性”的一个阶段,风险社会也是自反性现代化所造成的后果,但其并非是唯一的后果。[2]工业社会作为与风险社会相对照的社会,工业社会中的风险主要是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死亡威胁,大部分是一种自然危险,随着文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自然危险与威胁都逐渐被控制在人们的行动和决定的支配之下。与之而来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则完全不同,它是一种“不可见”的危险,主要由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导致。正如贝克所言:“各种风险其实是与人的各种决定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是与文明进程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紧密相连的。”[3]

因为风险难以预测,难以控制,我们可以将风险造成的结果性事件设定为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不存在,即发生的概率为0,一种是存在即发生的概率为1,也即结果性事件只存在这两种单一的情况,并没有0-1之间这个连续的谱系,发生了就是1,没发生就是0。因为风险不可预测,我们并不能说风险造成的结果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0%,那它是到底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其实在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出现的结果无非就是两种情况,即存在与不存在。因为风险是不可见不可控的,就算是风险引发了某种危机性事件,也不能说风险是可见的,只能说事件发生了、存在了。事件的出现从某种表象表现了风险的存在,其实风险无法用肉眼识别。同时风险还有积累性和无限再生性,即风险通过人们的社会行动和决策不断积累并爆发,通过某一事件表现出来,但是此时并不代表风险停止了积累,风险通过事件的表现之后再生,同时又在积累,为下一次事件做爆发的准备。风险逼迫人们做出两种行动,即作为与不作为,但是无论作为还是不作为,风险依然存在,不断积累。[2]人们不作为,风险的积累或许会缓慢一些,但是它有可能反过来引发原来已经克服的问题;人们作为,风险或许会加速积累,但是最后导致的破坏性不会太大。[4]

贝克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风险的诊断,应当说是全面、准确、富有警示性的。为了避免这些风险,为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建设一个发达、公正、和平的世界,人们必须正视现实,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思考和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四、总结与反思


其实,贝克的“自反性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达就是,不存在确定的、唯一的现代(性)化。在看似平静的现代化社会中,实际上一直在悄悄地发生着深刻而不易察觉的缓慢的“异端”变化。它不是像进入现化社会时所发生的那些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且如此激烈的革命,而是一种“静水流深”的势不可挡悄然进行着。[5]

贝克在其书《风险社会》就已经描述了其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大概,最初的阅读让我认为,《风险社会》其书只是在讲风险社会理论,其实不然,全书概括了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全貌,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如果从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三个层面(风险社会理论、个体化理论、全球化理论)出发,《风险社会》和《自反性现代化》对全球化理论的表述都较少,全球化理论也是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中重要的一支,有关全球化理论在其其他著作中有很多呈现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观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张文杰、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18 [3]乌尔里希·贝克等:《自由与资本主义》[M].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9 [4]王明科.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72:66-71.

[5]章国锋.反思的现代化与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01):130-13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df4e85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