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湘江遇雨-古诗-赏析

2022-08-08 08: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宿湘江遇雨-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湘江,古诗,赏析

秋宿湘江遇雨-古诗-赏析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

湘,湘江。 锁,笼罩。

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芙蓉,即木芙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唐时,湖南湘、资、沅、澧流域遍种芙蓉。 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

橘柚,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两种常绿乔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本诗作者因橘柚而悲自己生不逢时。

旅游,谓长期寄居他乡。唐贾岛?上谷旅夜?诗: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 王孙,这里指游子。 译文

阴云笼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 深夜,我像刘琨一样起舞弄剑于江旁。 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 暮雨浇淋着薜荔丛中的村庄。

看到橘柚,使我难以忍受对家乡的思念, 身处异地,谁又会把一个游子放在心上? 就连渔夫见我也不应酬相问, 吹一声长笛回到自己的岛上。 赏析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负非凡。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剧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风格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消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衬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第三联着重于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原因是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那么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淮南子?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不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此时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f0aac6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