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2022-03-19 23:00: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潼关,译文,秋日,赏析,注释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 赏析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⑴阙:指唐都城长安。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⑵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⑶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⑷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⑸过:一作 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⑹山:一作关”。迥:远。


⑺海:一作塞”。

⑻帝乡:京都,指长安。

⑼梦:向往。末两句一作 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部,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 洛阳进入长安必经

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历代诗人路 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 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 首诗作。

界。

此诗幵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 酒、旅况萧瑟的境

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

行次

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

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 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 四周景色,雄浑苍

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 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 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 有动势

残云”再加归”字来点

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染华山,又拿 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 是活景,因为其中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 黄河,它从北面奔

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 水咆哮着流入渤海。 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 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 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 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 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 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

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 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

帝乡”去打转子了。可

”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

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 份。

许浑(约791〜约858 ),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 安陆),寓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 832 )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


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 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 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 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 “丁卯体 ”。诗多写 “水”,故有 “许浑千 首湿”之讽。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 闲适、逃避社会的

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 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 ”(《姑苏怀古》), “行殿有基荒荠合, 陵园无主野棠开 ”(《凌 ?R 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 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 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 内容很单调,虽然

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 “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 ” (《送同年崔先辈》), “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忆长洲》),这种以鸟 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 “许浑千首 湿 ”(《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

“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水”、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 城》、《途中寒

食》、《凌 □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 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 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暮宿东 溪》), “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 ”(《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 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 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 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 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 ,属对精切,致

“声律之熟,无如浑者 ”(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 “专对偶 ”、“工有余而味不足 ”(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 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 “谷”)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咸阳城东楼》)、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故洛城》),而

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 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 ”,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 “丁卯句法 ”。

许浑现存《丁卯集》 2 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 写本。涵芬楼影印

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 2 卷。《唐诗百名 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 2 卷外,有续集 1 卷,续补 1 卷、集外遗诗 1 卷, 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 11 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c00c49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