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之一《别了_不列颠尼亚》_教案

2023-03-31 05: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短新闻两篇之一《别了_不列颠尼亚》_教案》,欢迎阅读!
不列颠,尼亚,别了,教案,之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能准确、快速地捕捉这两篇新闻的基本信息,能区分新闻事

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 学习和掌握新闻结构的多样性,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新闻信息的能力。重点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里交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和体味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建议由最近某则大家都在关注的新闻切入。作为一个现代人,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许许多多的新闻。我们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具备较强的新闻阅读和新闻采写能力。尤其当遇到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时,采写报道的内容、场面往往是多角度、侧面的、多层次的。这就要求记者能穿越时空隧道,在新闻发生现场能独具慧眼捕捉到精彩的细节画面,并能用朴实无华的动态语言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今天,我们来学习《短新闻两篇》的第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看看作者在哪些地方独具慧眼,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受。

二、复习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信息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为:真、新、有价值。 (二)新闻的主要种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闻一般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等。狭义的新闻便是指消息,又称“电讯”、“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三)新闻的常见结构

新闻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富于特征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1.倒金字塔式结构 2.编年体结构 3.混合式结构 三、再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的句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从这则标题中你感觉出什么特殊意味吗?

〔解说〕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时,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与英国原名“大不列颠”同音),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别了”以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吻,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一段历史的结束和一个崭新的开始。旧题新用,这个标题,揭示了事件的主要内容,新颖别致,意味深长。

明确: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 提前,有突出、强调的意味。强调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突出了香港从此以后脱离异国统治回归祖国的主题。


2.看导语部分,它简明概括地报道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

明确:这篇特写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新闻特写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

3.新闻主体部分是将导语的内容具体化。作品是按什么顺序将“英方撤离,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记录下来的,试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报道。 主体部分共九个自然段,可分四层。

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时间:630日下午430分到440分。

第二层(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时间:630日晚上615分到745分。

第三层(第7-8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时间:6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1日的第一分钟。

第四层(9):“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时间:71日零点40分。

4.仔细阅读课文,你或许会发现,在记述事件的详细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文学手法叙述描写,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增强可读性。作者使用了哪些文学手法呢? 明确:这篇新闻特写主体部分在按时间顺序把事情的始末说清楚的基础上,还注意使用多种文学手法来增强文字表现力,增强可读性。 文学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最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用真实的场景和可靠的历史背景表达着丰富的情感。不仅画面感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细节描写

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如对港督府进行了描写;对港督的“劳斯莱斯”进行了描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的灯光渐暗”“‘不列殿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内容生动、形象、可感。 3)气氛烘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3230954693daef5ef73d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