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呼唤诗性的回归

2022-09-05 19: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课,呼唤诗性的回归》,欢迎阅读!
诗性,语文课,呼唤,回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课,呼唤诗性的回归

作者:蔡支彪

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20年第03

【摘; ;要】;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语文课逐渐淡化了它的人文诗性,而它的工具性却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如何在语文课上演绎人文诗性的回归,是我们语文老师要思考的。我认为要完成这个重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提升语文老师自身的诗情素养;第二,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诗性;第三,涵咏诵读,教师要做诗情飞扬的组织者。 【关键词】; 人文诗性;回归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的锦绣华彩,曾让李白、杜甫、苏轼等文豪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然讲到骈文,我们首先想到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他提笔时的洒脱与自信,流露出的却是他蕴入骨髓的人文诗性。这些古代文人身上的诗情,传至今日,又剩多少呢?这当然和时代的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枯燥无味、审美功能苍白无力的语文课重新充满情趣,唤回它的诗性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提升语文老师自身的诗情素养

语文文本是作者生活的积淀,情感的抒发,意志的体现,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其实是一种情感的教学,我们在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悟作者感情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充满激情。所谓情动于衷而表情于外,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心与作者的情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共鸣,体悟其最真实的感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情感的媒介,连接文本与学生,我们要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体悟作者的感情。首先我们自己要情感丰富,富有诗情。如我们在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父亲对的爱,所以在解读父爱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自己要饱含对父亲的无限崇敬和爱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推己及人,从文本中去体悟浓浓的父爱。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春风化雨般让学生融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深情。如果说《背影》中,作者的感情是深沉浓烈的,那么在《春》中他的感情又是明朗而奔放的,所以我们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得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春天的向往,结合文本,用我们自己的感情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笔下的春天是充满希望与活力,而又绚丽多姿,饱含生活气息的。

教师的诗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来源于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和执着。只有对生活充满爱,才能领悟文本中的云山诗意,只有对教育执着,才能满怀爱心施与学生以尊重。面对生活中阳光雨露,潮起潮落,我们感悟着自然的哲理,我们触景生情,睹物思情,无论是喜上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5b2fda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