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2014广东高考下水作文)

2022-05-23 18:1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再见,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2014广东高考下水作文)》,欢迎阅读!
片式,泛黄,广东,下水,温情

《再见,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2014广东高考下水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再见,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

2012年,百年历史的柯达胶卷公司宣布破产保护。她其实没做错什么,却不知不觉地输了。因为,数码影像的时代来了。

一同远去的,还有“柯达”的广告语——“留住这一刻”。数码时代,当然也能“留住这一刻”,不光能“留住这一刻”,还能“留住每一刻”。轻点手机,拍照;轻点手机,分享。正因为“每一刻”都能随手“留下”,值得珍惜的“这一刻”反而被稀释了、湮没了。

泛黄的照片,熟悉的笑容,美好的回忆,浓浓的温情。这大概是数码时代“原住民”不再享有的“甜蜜的忧伤”吧。但作为数码时代“移民”80后、70后、60后们,却总也挥不去那胶片时代的乡愁,为这种“温情”的失落唏嘘不已。说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迁,失落的可太多了。有了电话,“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深情淡化了;有了汽车,“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意消散了;有了网络阅读,“最是书香能致远”的雅趣大打折扣了„„失落固然可惜,若要我回到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网络的时代,我还真不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我们有幸见识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儿,也不得不承受一些我们熟悉的事物远去的无奈。

想起上世纪初白话文运动中,以文言译《茶花女》闻名的桐城派古文大师林纾(林琴南)与《新青年》阵营论战,却被刘半农、钱玄同等后生晚辈打得落花流水。林琴南痛斥白话文“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直陈“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知腊丁不可废,故马班韩柳有其不可废者”。林琴南说错了吗?没有。问题是,靠几千年不变的文言文如何传播自由、民主、科学的新文化?非文言之罪,时代变了。通俗的白话文必取代典雅的文言文,就像方便的数码照片必取代“温情”的泛黄胶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哪!


百年已过,回头看看,文言文消亡了吗?没有,她仍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泛黄的胶卷照片会消亡吗?当然也不会。她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摄影艺术的载体。

再退一步看,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到底是什么?它不就是怀旧吗?给我们温情的不是那一张胶片,而是逝去的岁月,定格的生命。没了泛黄的旧照片,我们一样会有这样美好的感情。因为,这是我们不变的人性。

所以,没必要过分惆怅。

再见吧,泛黄旧照片式的“温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48e41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