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

2022-04-12 05:20: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欢迎阅读!
木叶,教师



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课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说木叶》导学案



编写: 审核: 时间:2013-10-9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脉,品味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落木(意味) 比木叶还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为下列词语速配

A



B 萧瑟 高洁 生机勃勃 傲然 惆怅

2、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对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爱慕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爱怜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当如史湘云--钦佩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完成好《优化设计》中“自主学习篇”。 二、收集整理文中的诗句。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1、阅读1-3段,说说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2、阅读4-6段,说说“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吧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 、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4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或韵味





线

第五部分 自我补充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舒朗 飘零之意



名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90cde5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