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咏史》阅读训练

2023-04-07 14: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龚自珍《咏史》阅读训练》,欢迎阅读!
龚自珍,训练,阅读,史》

龚自珍《咏史》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③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④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⑤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⑥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当时江南的官场现状,“名流”们身居高位,既狼狈为奸,又恩怨重重。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的愤慨之情。

C.“避席”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士人们在文字狱的迫害下的畏惧心理。

D.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无情地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15.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与本诗尾联都表达了诗人对清廷对待人才的看法。二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14.B【解析】B项,“直抒胸臆”错误。颔联是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


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概括地指出现实中的黑暗现象,没有直抒胸臆,也没有写“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

15.不同。本诗尾联借用“田横抗汉”的典故,认为清政府对士人思想的压制和笼络政策是对士人的欺骗,诗人对清廷的做法是不满的、愤怒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句中,诗人希望清廷能够破格荐用人才,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显示了诗人改革的信心。

【解析】首先回答不相同。

本诗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借田横的故事讽刺清统治者惯于欺骗,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指出当时有些士大夫趋炎附势,没有骨气,实无益处。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表达了诗人对清廷的做法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显示了诗人改革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322e6f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