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3-04-02 22:3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班集体,思考,自我,关于,管理

关于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几点思考

班集体是教育的活动主体,班级体建设和管理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抓住班级体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民主参与性,以班干部作为管理的主体,全体学生参与的班级自我管理。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多元化

关键词 班集体 自我管理 发展阶段 组织与指导 一、班集体的自我管理的特点

班集体作为一个自主能动的教育主体,它的发展和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师集体的教育影响下,通过集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结果。现代班集体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管理、教学、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而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积极的班级管理方式――发展性班级管理。发展性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和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教师集体对班级的科学管理和指导是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既是班集体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又是学生集体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发展的活动平台和表现方式,是班集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应体现了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自主创造性。在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和学生集体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权利范围内,通过班集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范,独立自主地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决策、立法、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它不是那种完全按照教师指令,并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监管下的被动的“执行性自我管理”。而是学生在明确集体规范、目标和自己责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能力和经验所进行的自主的创造性的管理。

2、民主参与性。在班集体自我管理中,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形成平等合作、责任依从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毫无例外地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集体管理,并承


担一定的责任和权利,既当管理者,又当被管理者。在集体主义价值引领下,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和充满相互支持、开诚布公的民主气氛。通过各种管理岗位和灵活的管理机制,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自我管理中扮演较为满意的角色,获得集体的积极评价,从而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独特价值。

3、动态多样性。自我管理不是班集体建设的目的,而是发展集体、培养学生个性的手段。其本质上应是学生集体深刻的自我教育过程。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一方面,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方式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集体的经验能力和特点相适应;另一方面,每个班级集体面临的任务、目标和环境不同,应当具有适合本班级的自我管理方式。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是一个随着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小组集体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内,班级以发展小组自我管理为主,逐步使每个集体成员都获得自主管理的经验。这,小组自我管理也主要表现在常规管理上。小组自我管理是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刚建立或缺乏自我管理经历的班级大多处在这一自我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以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班级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班级的积极分子队伍已经形成,在班主任指导下逐步实施全班性的自我管理。但以常规的“执行性自我管理”为主,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如主题班会)也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我管理。一般而言,目前学校中多数班级的管理水平都处在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全体学生参与的班级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班级内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和机制,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责比较明确,并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管理机构、机制的变革,参与到各层次的班级管理之中,承担较为满意的管理角色,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班集体内形成了平等、合作的责任依从关系。


三、组织和指导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策略 1、为班集体自我管理创造有序、信任的环境

发展班集体的自我管理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序、信任和支持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1)、班主任、任课教师应和学生集体共同协商,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合议,把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权责明确区别开来,给学生集体一个相对明确、自主的自我管理空间。(2)、班级教师集体应统一思想观念,充分信任学生,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当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少批评指责,多帮助指导,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到锻炼的机会。(3)、学校和教师要改变对班级管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方式。不能把班级管理是否规范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性发挥为评价指向。 2、帮助学生集体建立自我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制度规范。

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实施,首先应建立一套与学生发展水平和经验相适应的学生集体认同的自我管理基本规范。即对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任务、范围内容、组织机制、岗位责任、实施流程所作出的相关规定, 在设计班集体自我管理制度中,应当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除了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内容要求外,还要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在班集体自我管理实施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发现问题能及时和学生讨论,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总之,班集体自我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集体心理互动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学素养,积极引导,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李建国.德育教学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实践,20218. [2]张文欣.论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202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309836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