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 实践出真知

2022-07-11 13:3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基础 实践出真知》,欢迎阅读!
真知,哲学,实践,基础

第一节

教学提纲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把握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基本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

实践出真知



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3.注重实践、学会学习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践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这一重点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从方法论意义上讲,讲好这一重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自觉性。

2.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从人类认识来源讲,实践出真知,青年学生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从个人精力有限、认识无限,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的角度来讲,青年学生应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因此,青年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往今来,一切事业有成的人都是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重视书本知识学习有机结合的典范。中职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在他们人生的转折关头,让学生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真正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并自觉将二者统一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二、教学建议

本节可用三课时,每个问题用一课时,将课堂活动贯穿在每一问题的教学中。也可用两课时重点进行理论教学,一课时用于开展演讲或讨论活动。本节涉及的教学重点比较集中,具体教学思路详见各课时的“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基本教学思路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这一认识程序。教师要用哲学思维教好哲学让学生走近哲学哲学走进生活。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1)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典型事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基本结论。如: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神舟”系列飞船的家族史(详见“教学参考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我国从19929月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到20031015日成功地将第一位宇航员送上太空,在完成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飞船试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一过程反映了认识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教师结合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屡次发射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前四次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实践在认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等道理。 (2)演讲法。如: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组织学生演讲。通过演讲揭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行万里路”的必要性和青年学生要学习书本知识即“读万卷书”的重要性。(详见“教学步骤”)

三、教学步骤

(一)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问题的教学 1.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1)运用典型事例导入。如:寓言故事“鸭子的调查”“纸上谈兵”;典型材料:“戴嵩画牛”“苏轼改诗”“治愈天花病”“古堡擒凶”“莫泊桑买踢”等。(以上资料可供教师们选择,材料要精选,不可过多过散。)

结合典型事例提出问题:鸭子做了调查了吗?大画家为什么爱到小牧童的嘲笑?苏轼为何“羞愧难当”?纳琴怎样找到了治愈天花病的办法?“古堡擒凶”,真相大白,证明了以往的种种猜测都是错误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赵括“纸上谈兵”招致惨败的故事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莫泊桑买踢的真实用意是什么?通过这些投问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播放录像导入。多媒体显示“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场景。提出问题:①“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是否属于一项实践活动?它有哪些特点?通过分析飞船的发射中所动用的人力、物力筹说明实践的客观性;通过分析“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高技术性和创造性说明实践的能动性;通过分析航天人的团结一致和社会各界集体协作精神说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②“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怎样丰富了中国人对太空的认识?通过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四个方面表现。

(3)演讲导入法。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组织学生演讲。通过演讲,促使学生思考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或名人,尤其是当代成功的企业家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怎样将实践和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学生要有所成就,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必须重视实践,摒弃夸夸其谈,另一方面,要认真读书,不断更新知识。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1)实践是识的来源。

教学中要结合典型事例(见“教学参考资料”),重点讲清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的原因;通过设置问题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此处要突出“唯一”性;可结合寓言故事或典型事例,如“纸上谈兵”等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此重点问题的教学可采用以下教学思路:一是分别选用不同事例讲述四个方面,二是选用一个突出的事例综合说明四个方面问题。例如:“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可以以“从‘神


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看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为题,师生共同总结出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四个方面;或以“‘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题展开讨论。

最后,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关于此问题的几种不同表述方法,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等。

(二)关于“注重实践、学会学习”问题的教学

关于此问题的教学应体现三个层次:第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第二,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此重点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代特点,突出其方法论意义,故不宜采用讲述法。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一:讨论法。围绕“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学生如何成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青年学生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结论。

方法二:列举法。以“追寻伟人(名人)的足迹”或“我最崇拜的伟人(名人)”为主题,由学生列举人类发展史上,尤其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众多科学家的成功之路,了解他们是怎样将实践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

方法三:辩论法。以“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为辩题,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并决出胜负。最后,不管何方获胜,教师都要指出以上辩题的片面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将知和行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方法四:演讲法。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进行演讲。通过演讲使学生从古今中外成功者身上看到读书与实践是不可偏废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既勇于实践又勤于学习的人才。



教学参考资料 1.戴嵩画牛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善画牛,有幅斗牛图画得非常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一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问何故?曰:“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根竖起来的棍子,不由得让人发笑。 2.莫泊桑买踢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被人踢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被踢的真实感受。 3.“七桥问题”与拓扑学

18世纪,俄国的哥尼斯堡有一条小河叫勒格尔河,河有两条支流,一条叫新河,一条叫旧河,它们在市中心会合,在合流的地方,中间有一座小岛,在小岛和两条支流上建有七


座桥。哥尼斯堡的居民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在星期天沿着城市的河岸和小岛散步,同时试图找到一条路线,可以经过所有的桥但又不重复经过任意一座桥。这就成了著名的“七桥问题”

当时,正在哥尼斯堡的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对“七桥问题”产生了兴趣。数学家考虑问题往往是化繁为简,欧拉首先把被河流隔开的小岛和三块陆地看成四个点,把每座桥看成一条线。这样一来,“七桥问题”就抽象为四个点和七条线组成的几何图形,这样

的几何图形在数学上叫网络。于是,“一个人能否无重复地一次走遍七座桥最后回到起点”就变成“从四个点中某一个点出发,能否一笔把这个网络画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一笔画。 欧拉进一步研究发现,能否一笔画出来网络的关键在于这些点。这些点有两类,如果从一点引出的线是奇数线,就把这个点叫奇点;如果从一点引出的线是偶数线,就把这个点叫偶点。如果网络中奇点的数是零或二,这个网络就能一笔画出来。

由于“七桥问题”中的四个点都是奇点,按欧拉的定律,这个网络是一笔画不出来的。也就是说,想一次无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条线。 欧拉将“七桥问题”转化为一个网络问题,从而完成了从实际到数学模型的转化,开创数学上的新分支——拓扑学。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1)特定的时代背景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种覆盖全球的新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一方面,各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从冷战时期以军事为主转向以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另一方面,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一些错误的、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渗透到我国,严重冲击着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同时,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党的队伍也有了新变化。这一切,迫切需要我们党改变传统的执政观念和执政方式,积极吸纳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扎扎实实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2)深厚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践的产物,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丰富实践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 (3)丰富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我们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4)深刻的精神实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科学地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句话,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这句话,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始终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以及代表作为这种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句话,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

(5)重要的历史地位

要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就要充分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集中全党集体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新要求。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并将因此而载人史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遇到的新考验、新课题中创立的,又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对党的全部历史经


验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我们党80多年伟大实践和艰辛探索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无疑将使我们获得面向新世纪、完成新使命、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理论武器。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毫无疑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

5.鸭子的调查

春天来了,白鹅主管派鸭子深入某地进行调查,几天以后鸭子迈着悠闲的步子回来了。 “那里的桃花开了吗?”白鹅问鸭子。

“开了开了。”鸭子回答道,“诗人说得好,‘竹外桃花三两枝’嘛! “到底开了几枝呢?”白鹅追问道。

“这个……这个……”鸭子顿时吞吞吐吐了。 “江里的水温怎样了?”白鹅开始了第二个问题。

“这个我最熟悉,鸭子说,“江水已经变暖了,诗人不是曾说过‘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水温到底有几度呢?”白鹅又迫问道。 “那个……那个……”鸭子的舌头又不灵了。

“那里的萎蒿和芦芽怎样了!”满脸不悦的白鹅开始问第三个问题。 “萎蒿满地芦芽短,”鸭子干脆搬出诗人的诗句。 “那萎蒿到底有多少?芦芽到底有几寸呢?

“至于具体的数字嘛,我……我……”鸭子又愁眉苦脸了。 “那江中的河豚呢?”白鹅忍住火气,继续问道,“河豚怎样了? “河豚将要上来了。”鸭子肯定地说道。

“那你去的时候,它到底是上来了,还是没上来?

“应该是还没有吧?”鸭子小心谨慎地说道,“因为诗人的诗句是这样写的……” “正是河豚欲上时!”白鹅迅速接过话头,冷笑道:“对不对呀? “啊……对对!”鸭子不禁满脸惊慌,“您……您也知道这首诗?

“只有白痴才不知道。白鹅主管气得把桌子一拍,“我是叫你深入实际去仔细调查,想到你竟完全躺在前人的资料上睡大觉! 6.瞎子摸太阳

有一个人生来就是个瞎子,他从来就不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而平时又总听别人说“太阳”“太阳”的。于是,他便去向入请教太阳是怎样的。

一次,瞎子碰到一个人,便问他道:“请你告诉我,太阳是什么样的?”那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盆。说着,还顺手拿起一只铜盆敲了敲,说:“喏,太阳就跟这一样。瞎子听到了铜盆的声音,心里记下了这声音的特征,自言自语说;原来太阳是这样的。”过了些日子,瞎子走在路上,一阵钟声传进他耳朵里,他以为是太阳来了,他高兴得喊起来:“太阳来了,我听到了它的声音。

又有一次,瞎子碰到的一个人告诉他说:“太阳有光亮,就像蜡烛一样。那人还顺便将一根蜡烛给瞎子摸了摸。瞎子又记住了蜡烛的形状,心想: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一天,别人给他一只短笛,他用手将短笛摸了一遍,他感觉到这不是太阳吗?于是他又高,兴地喊


着:“我有了太阳了,我拿到太阳了。

其实,太阳和钟,太阳和短笛,彼此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可是瞎子仅凭一点局部的感知,始终也没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评述:那些只靠道听途说,粗略了解一点皮毛的人,便以为自己获得了真知,实在是可笑的。要想掌握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整体,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7.纸上谈兵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必将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是,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计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评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将书本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纸上谈兵”的结果只能招致失败。) 8.寻找千里马

伯乐善于辨认千里马,他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相马的能手。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要儿子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里马。

儿子找啊,找啊,他每遇到一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


的特征是否相符。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对不上号。就这样找了一年,还是没找到一匹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的马。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告诉父亲。伯乐劝他不要灰心,叫他出去接着找。 无奈,儿子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上哪儿去找呢?他抚摸着《马经》,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儿子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心里不停地问:“千里马啊,你到底在哪里呢?

正在发愁间,一只大蛤蟆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一蹦一跳地过来了。儿子看了半天,心下忽然“咯噔”一下:“咦,这不就是……”他大喜过望,掉头就往家跑。

还没迈进家门,儿子便大嚷起来:“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于里马了!”伯乐听了,忙奔出来问:“快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千里马了?”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我见过许许多多的马,只有这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了。它也是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只是有一样——它的蹄子却不像。听完了儿子的话,伯乐心里明白了大半,他只得苦笑着说:“孩子啊,这匹‘马’虽好,可是它蹦蹦跳跳的,人骑上去怎么受得了呢?

(评述:伯乐的儿子错就错在把书本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不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果只能错把蛤蟆当千里马。) 9.轮扁削车轮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的锤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您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凭什么瞎议论?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还可以饶了你,如果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地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评述:实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产生理论知识的源泉,而且有些精深的技艺是难以从书本上得到的。当然,忽视书本知识,排斥间接经验,盲目地将书本知识一概视为糟粕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10.中国“神舟”飞船飞行试验历程

1992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


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11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21小时11分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01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3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12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发射基地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20031015日上午九时零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厂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绕地球14圈飞行之后,16日凌晨六时二十三分安全着陆。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次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可以乘载3名航天员,具有在轨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

11.人类历史上的航天灾难一瞥

19674月,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载人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19861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198653日,携带有价值5 700万美元的一颗气象卫星的美国德尔它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71秒后主发动机突然熄火,90秒时自毁。

1991618日,携带有美国宇航局及几所大学的10个试验件、高15米的勘探者火箭在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后因偏离正常飞行路线而自毁。

1994121日,欧洲一枚阿里安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进行第70次发射时,升空后坠入大西洋,价值1.5亿美元的泛美卫星3被毁。

1995126日,携带着通信卫星的一枚中国长征二号E火箭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后发生爆炸。

19962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的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发射时,于起飞后不久发生爆炸。

1996620日,俄罗斯发射侦察卫星的一枚联盟U型火箭在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起50秒后整流罩过早打开,致使火箭坠毁。

1997117日,美国一枚德尔它2型火箭在发射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时,


于起飞后13秒发生爆炸。

1998827日,携带通信卫星的美国德尔它3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首次发射时,于起飞后不久化作一团火球。

199975日,俄罗斯一枚质子号运载火箭在从拜科努尔起飞后不久出现故障,坠毁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草原上。

20032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过程中爆炸坠毁。这也是195710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类在开发和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遭受的又一重大失败。

12.在探索中追寻科学真理——科学抗“非典”的启示

陌生而凶猛的“非典”,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也曾让人们一时失去应对。但我们正是在实践中逐渐向科学真理靠近,在总结教训后果断采取措施,“非典”这只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开始得到控制。

变被动为主动,从“措手不及”到应对自若,抗击“非典”的历程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个最经典的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直面灾难,人们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分析“非典”在北京传播的几个重要链条可以看出,一些医院和管理部门对这种传染病认识不足和疏于防范,是造成“非典”在北京和华北地区爆发的重要环节。

关于“非典”的科学研究更是“一波三折”。对于“非典”“元凶”,先后曾有“衣原体说”和“副黏液病毒说”等。人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对“非典”的认识不断从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病原体的确认到病毒研究,从病源的追踪到“非典”传播机制,科学家们正一层层剥开非典病毒的表象,取得越来越多的接近本质的共识。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与疾病作斗争,而每一种重大疾病,都曾给人类造成极大伤害和威胁。18世纪,仅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就达50万人,找不出病因的人们将恐怖的天花视为“天谴”“神的惩罚”或“巫师作祟”,许多无辜者甚至因此被恐慌的人们处死,直到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现通过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才最终解除了这个“魔咒”。今天,这种曾使亿万人失去生命的传染病已经被人类基本消灭。

无论如此,横行世界的霍乱、鼠疫、疟疾、流感、肝炎、结核等也是如此。在它们面前,人类都经历过从极度恐慌、无可奈何到逐渐了解、逐步控制或战胜的过程。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非典”还有许多谜团亟待破解,人类最终战胜它必然还要一个过程。即使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没有任何理由掉以轻心。客观世界的运动永无停顿,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过程也就永无止境。

1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到十六后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5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走出一条富民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鲜明地指出应当坚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由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


1982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3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进入了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至此,历经15年,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及其框架在理论上、认识上已基本完成。这以后的1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增长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连续迈上新台阶。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激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02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2003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承前启后,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又进一步向前推进。 14.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文艺复兴时期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培根的哲学思想与其社会思想密不可分。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他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认为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这四种假相来抹杀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经院哲学以沉重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向,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


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15.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对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就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该怎么说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万倍乃至无法计算的长处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看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察研究时,只注意那应该审察研究的方面,抛弃了那不必审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评述:这篇故事启发我们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16.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评述: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认识。) 17.治愈天花病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正常人一旦接触患者,几乎无不遭受感染。即使侥幸不死,也免不了在脸上长满麻点,样子很难看。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记录过天花大规模流行的悲惨情景。有人估计,18世纪约有1.5亿人死于天花。几千年来,天花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但是,今天人们再也不怕它了,因为英国一个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了征服天花的有效武器。

有一次,乡村检察官让琴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脸的人数。他挨家挨户了解,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但奇怪的是,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间,却没人死于天花或变成麻子。他问挤奶女工生过天花没有,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疱,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通过观察,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工人很少患天花,于是猜想其中必有奥妙。琴纳发现,凡是得过天花,生过麻子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他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产生免疫力了。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了。他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终于想出了一种方法,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使之像挤奶女工那样也得轻微的天花,从此就不患天花了。

1796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姑娘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个8男孩的胳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胳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试验证明:这个男孩已经具有抵抗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琴纳为搞清这个男孩还会不会得天花,又把天花病人的脓液移植到他肩膀上,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事实证明,这个男孩没有再得天花。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

英国皇家学会有些科学家不相信一位乡村医生能制服天花,还有人认为接种牛痘会像牛一样长出尾巴和角。英国皇家学会拒绝刊印琴纳的《牛痘的成因与作用的研究》一文,琴纳只好自费印了几百份。当时医学界怀疑他的发现,有人抱着敌视的态度写道:“我们不相信你这一套,我们是有根据的。”并将琴纳的发明称为“虚伪的预防”

无情的诽谤和攻击,使琴纳无力招架,但他深信真理最终会取得胜利。于是,琴纳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写了一篇题为“接种牛痘的理由和效果探讨”的论文。但到1801年,接种牛痘的技术才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开来。琴纳终于顶住了邪恶,种牛痘给人类带来恩泽无穷,他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随着琴纳方法的逐渐推广,天花发病和死亡人数大大下降,琴纳的伟大发明,给人类带来了无比美妙的福音。

英国政府终于承认琴纳的发现有重要价值,在伦敦建立新的研究机构——皇家琴纳学


会,由琴纳担任主席。在这里,琴纳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工作,直到逝世。

自从人类采用普遍种牛痘以后,天花发病率普遍下降,天花狂魔逐步被制服了。1980年,联合国曾在内罗毕庄严宣告:“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

18.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384—前322)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马克思誉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19.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z,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


了。

(评述:科学理论能为实践提供方向指导,要反对盲目的实践。) 20.背盐的驴子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跌了一跤,落入水中,把盐融化了,驴子顿觉轻松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驴子又一次背棉花过河,它以为再次跌倒的话,可以像上次一样减轻负担。于是,走到河边时,就故意跌倒水中。谁知棉花吸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立起来,且一直下沉,直到被河水淹死。

(评述:经验是重要,但不能机械地套用经验。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真理逾越一步就是谬误。)

21.名言警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布鲁诺 ——巴甫洛夫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西塞罗

一个人的思想不会停滞,当他清醒时,他的头脑不停地工作,就像不断跳动的脉搏,他无法止住任何一种思想。

——马可·奥勒利乌斯

——斯宾诺莎

能够以最雄辩或最敏锐的方式指出人类精神弱点的人被他的同类敬若神明。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 感觉纵然是完善的,也决不会不含有某种混乱。

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哪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借口来掩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9ecac4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