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备考复习题 新人教版

2022-10-04 18:5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备考复习题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一轮,复习题,备考,人教,高考

word

2011高考备考复习历史

一、选择题(8个小题)

1.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某某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资产阶级为某某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

①支持旧军阀向革命军发动进攻 ②扶植代理人、分化统一战线 ③直接公开武装干涉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和平解决某某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情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B.国共分裂对峙

C.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4.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 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民生产合作社

5.建国以来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建设成就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宝成铁路的建成 ②某某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③某某长江的建成和通行 ④葛州坝水利工程的建成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间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创制 ②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③列强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④殖民侵略与扩X的加强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苏俄实施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是



- 1 - / 10




word

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8 2009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9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察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长官举荐 “人、门兼美”

科举制 “以文取士” 自由报考 “取士不问家世”

——据X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 2 - / 10






word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8分)

10.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

自派出10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1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 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

- 3 - / 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ce022580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