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意见

2022-04-23 09: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海洋大学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意见》,欢迎阅读!
教育课,中国,海洋,意见,实施

附件1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意见

(暂 行)

为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原有通识限选课程和通识任选课程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调整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普通课程,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是在“通识为体,专业为用”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渗透、一般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而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而享有高质量生活的教育

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此类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增长见识,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逻辑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2.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3.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胸怀。 4.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合作能力。 6.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时代意识。 8.有利于体现本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 三、课程设置的领域

1.海洋环境与生态文明

主要涵盖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内容,通过学习相关的海洋科学知识和生命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环境友好意识、资源保护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2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

主要涵盖科学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物理化学数学、信息及众多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通过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及科学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领科学的精神意义,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未知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

3.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主要涵盖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科领域,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概念与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

4. 人文经典与人生修养

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等学科领域,通过经典导读与研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丰富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

5艺术鉴赏与审美人生

主要涵盖音乐、影视、戏曲表演、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等艺术形式的内容。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分析与评价, 开启和守护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等心灵的力量,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课程类别及规格

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普通课程两类。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指构成该领域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主干课程。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需由稳定的教学团队承担,团队负责人需由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承担。

通识教育课程应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而非讲授专门知识,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一门课一般为每周12学时(计1-2个学分),并在一学期内完成。 五、课程教学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可以设计成导论型、经典著作选读型、专题研究型、方法经验与技能型或其他类型。

2.教学重点应是启迪思路,讲解方法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运用课堂研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致力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课程最终成绩应由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多种检测指标评定。 4.明确并公布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核办法等。

5.通识教育课程每学年应至少开课一次。 六、学生修读规定

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毕业前应在不少于3个门类的知识领域中共修读不少于8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需修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至少2学分,通识教育普通课程至少6学分。原则上学生不得选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七、实施办法

通识教育课程是学校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识教育课程采取遴选立项,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方法进行建设,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推出一批具有海大特色的名师名课。

通识教育普通课程设置实行课程审议制度,在教师申请、院(系)推荐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家对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方式、任课教师情况进行审议,审议通过的课程方可列入通识教育课程,以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原有的通识教育限选课中精选符合要求的课程,二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本校特色设计新的课程。学校将重点支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

通识教育是全校所有院(系)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每一个院(系)均有义务开出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各教学单位要敦促课程负责人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强网络课件建设,使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各教学单位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将被作为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状态年度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学校将建立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建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e5803c5022aaea988f0f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