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高级中学信息化应用校申报表-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2022-08-20 05: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晋元高级中学信息化应用校申报表-上海晋元高级中学》,欢迎阅读!
晋元,高级中学,申报表,上海,信息化

附件1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

实验校建设申报表

申报学校名称

姓名

学校 负责人

职务 电话 电子邮箱

单位类型 申报单位概况: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是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一所起点高、规模大、充分体现上海市一流教育的现代化、寄宿制公立高中。学校现任校长季洪旭为上海市特级校长,现有教职工17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0多人,特级、中高级教师等占学校教师总数的92%

多年来,学校坚持“选择教育”思想和“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行“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和学分制管理”教育形态,秉承“和谐包容、合作进取、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作为全国课改研修基地校、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教育部“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和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学校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面融合的学习体验、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努力使学生获得良好教育、成功喜悦和卓越发展。学校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活动先进单位”“上海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先进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等称号,在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季洪旭 校长

联系人

66095804

电话 电子邮箱 姓名 职务

孙时敏 教育教学指导与

服务中心副主任

66095553

高中 □初中 □九年一贯制 □小学 □其他


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基础条件与前期工作:(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条件、特色与创新、研究与应用成效等方面阐述,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晋元高级中学基于“人人建设资源,人人享有资源,人人善用资源”的理念,从满足课程建设、走班教学、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出发,引领全校师生在“实体走班”的教学实践及“网上走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整合信息技术,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充实并优化了“套餐式”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为学生创设了基于“网”又不局限于“网”的“网上走班”课程实施形态,形成了实体与网上相得益彰的“一体两翼”走班教学形态,增强了学校课程及实施的开放性、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2005年至今,晋元高级中学通过任务驱动、团队攻坚,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一年确定一个新目标,一年突出一个主攻点,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年间七次举办了上海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现场展示会,覆盖学校所有学科,展示课123节。

“网上走班”教学是晋元高级中学在“选择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先后荣获上海市第八届、第十一届教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从“实体走班”到“网上走班”,再到“实体走班”和“网上走班”一体两翼融合互补,晋元人在坚持不懈的教育信息化探索中找到了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三年发展规划(主题、思路、目标、措施、保障机制、发展项目以及实施计划等,规划务求实效,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另行附页)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我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改进和教育教学管理转型升级,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上海市和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围绕“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统筹规划、深度融合”为原则,以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二、建设主题及思路 (一)建设主题

基于选择教育的智慧校园建设 (二)建设思路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将校园内的人员、设备、资源等进行整合,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高度融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对教育教学的洞察与预测,并通过“校园网”信息门户提供统一的“一站式”管理,从而促进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态、开放、和谐、平衡的教学模式生成,促进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变,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大幅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效益。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建设,完成《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以“智慧校园”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积累、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三大工程”为抓手,统筹规划,分段实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促进教学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发展,实现每个学生品质化幸福学习。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晋元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跻身全市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优质示范行列。

(二)阶段目标 1. 2018年目标

推进项目:《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系统升级》

基本完成包括网络环境和数据中心在内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升级。建成成熟完善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初步建设完成“智慧教室”“创客空间”搭建具有统一认证管理、统一应用接入、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基础信息库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完善“智


慧平安校园”建设。

推进项目:《全时互动以学定教的智慧课堂教学》

基于现有教学应用,打造智慧课堂教学。创建线上线下的环境,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全时互动、跨时空互动,改善教、学方式。及时诊断教、学问题,以学定教,提升教学效率。

推进项目:《面向STEAM的创客教育实践研究》

面向STEAM的创客教育体现学校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互动、合作、DIY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整合STEAM的创新型思维和能力。根据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加强多方合作,校校联手,实现资源整合,合理科学地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又满足学生需求的多元创客教育空间,构建完善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更好地促进创客教育发展。

通过以上三个项目的实施,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师生信息素养与能力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2. 2019年目标

推进项目:《智慧管理系统应用整合提升》

“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各部分功能逐步完善,建设完成“智慧管理”应用系统。完成各教学平台功能的深度整合,建成满足学生“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要求的“智慧教学”应用系统。建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校园信息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面向各类后台业务应用的信息和服务入口。

推进项目:《基于学生个性化数据指导下的有效教学研究

以课堂互动教学、考试、作业等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全学程学习特征,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两个项目的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

3. 2020年目标

推进项目:《基于动态学习分析的智慧教学实践》

基于前期已开展的“智慧校园”和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积累教学全过程生成的各类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学习分析等技术跟踪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自动生


成各类报告,形成“生态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的智慧化的教、学环境。

推进项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个性化学习》

在课堂上开展人工智能(AI)教学,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借VR和计算机视觉,师生体验实践性教学。在此基础上,延伸到考试、选课、管理、评价、学生生涯规划等,借助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更加精准,实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以上两个项目的实施,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化素养大幅度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四、建设内容

(一)统筹规划,整合优化,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能级跃迁 以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围绕教学和管理核心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本着“递进升级,逐步完善”的原则,在原有的“数字校园”的建设基础上,构建可“上联下通,开放扩展”的“智慧校园”

1. 以满足应用扩展为导向,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以支撑“智慧校园”为目标,对现有有线、无线“双覆盖”网络进行升级,搭建一个实用、高速、运行稳定可靠以及安全可控的“坚强网络”环境。

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以安全、节能、高效为目标,改善机房环境,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为智慧服务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建设智慧教室,实现录播、慕课、电子白板、虚拟教学、互动教学、环境控制、翻转课堂等教学、互动、环境监控功能的课堂管理一体化,实现课堂全景立体化可视管控和全方位、全过程数据分析,为智慧课堂教学和智慧教研提供支撑。

建设集开放实验室、学科教室、社团活动室和小型图书馆等功能为一体的“创客空间”教室。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一定数量安装有ArduinoAppInventor等编程软件的计算机,以及3D打印机、小型车床、焊台、万用表等加工工具,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专属空间。

2. 以统一协同为目标,建设全面高效的基础平台

搭建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统一认证管理、应用接入和数据标准,建设全面协同


的基础信息库,为上层应用提供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用户认证管理、门户管理、资源管理、应用管理、第三方应用接入等基础功能与服务。统一认证管理具有统一用户认证、账号登陆和入口功能。统一应用接入可以为第三方接入提供标准接口,使第三方可以无缝接入。基于教育云平台标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提高平台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此外,平台还支持市、区两级教育资源平台应用的接入。

3. 教育教学需求为引领,构建四大类智慧应用

基于现有数字校园已建成的基础数字环境支撑下,整合各平台资源,利用情景识别与感知、数据挖掘与关联、智能分析与推送等基础,构建面向师生服务,支持学生个性学习与发展的智能应用。

1)智慧管理

认真梳理学校各行政部门的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孤岛”,将业务流程网络化,建立包括教务系统、科研系统、人事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党务系统、德育系统、工会系统、图书馆系统等功能的“智慧管理”应用,部门架构虚拟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互通,全面实现管理智能化。

2)智慧教学

营造包括数字课程环境、数字教学平台、数字管理系统在内的数字化课程实施环境,以实现学生“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优化学校现有“网班智慧课堂”“极课大数据”“易教”三大教学平台功能,发挥大数据分析、智能分析和学习分析的效能,在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后反馈、考试评价等不同阶段,实时掌控学生学习状态,按学生需求主动推送学习内容,形成有益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生态。

3)智慧教研

突破时空,积极推进教学研讨由“线下”向“线下线上结合”转化,以网络为纽带,实现校内跨年级、校外同行参与的互动协同式教研。建设“资源中心”子系统,为教研提供丰富资源支持;建设“教师研训”子系统,为教研活动提供共享网络空间支持;建设“网络录播”平台,实现远程听评课、课堂实时交互的教学研讨。

4)智慧平安校园

优化门禁考勤系统,记录学生进出校门的动态和体温情况,当学生缺勤早退、


体温超标、异常操作时及时提示家长和老师,为家长老师提供学生考勤动态视频。实施网上预约访问,访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经验证后进入学校。

完善校园监控系统,增加学校大门、主干道、教学楼入口、教室、各层楼道、围墙等处的监控点,为智慧校园提供检测报警、多画面电视墙集中监控、存储与回放等服务,实现安全监控,打造平安校园。

4. 以“校园网”为依托,打造统一的信息门户

依托“校园网”科学组织整合现有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校园信息门户,为教师、学生、家长、上级管理部门和公众等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和服务入口,并利用相关门户技术,整合学校后台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的统一,为营建“生生学、处处学、时时学”的环境奠定基础。

(二)技术创新,数据积累,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以数据积累与资源应用为核心,通过恰当的应用入口,做好生成性数据与针对性资源的自然积累,做到数据、资源的生态应用。

依托移动终端设备和“智慧教学”应用,以课堂互动教学、考试、作业等为切入点,自然积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数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师生由传统使用模式向新型应用环境的平滑过渡;借助智能抽取技术与学习分析技术,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数据传递与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情,提高学习效率。

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立足微课,以面向对象的资源建设方式,展开资源建设。微课内容以面向学科重点、难点等内容开展建设,以注重构建面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碎片知识管理体系,关注学生群体认知与多维度思考,关注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支撑下学生学习圈的相互影响,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有效学习。

(三)拓展创新,常态应用,持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与能力

拓宽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创新和拓展能力。促进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依托信息技术营造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业务和设备设施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指导与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与服务中心、发展研究与质量保障中心等部门联动,具体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建立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信息化基础架构,完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监理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杜绝随意性,以确保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顺利进行。

(三)组建技术团队

优选专业名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管理人员等成员组建“智慧校园运维小组”,下设“资源开发”、“软件建设”、“教师培训”、“设备维护”四个工作团队,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四)经费保障

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建立信息化经费预算制度,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费用列入预算,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建立规范的信息化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科学的使用经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025f69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