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抵押贷”三大套路教你如何避开陷阱

2022-07-10 03:4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破解“抵押贷”三大套路教你如何避开陷阱》,欢迎阅读!
套路,抵押,避开,陷阱,三大

破解“抵押贷”三大套路教你如何避开陷

作者:牛小花

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8年第1



受害者普遍法律意识不强,对抵押贷款过程中的风险难以察觉,而且粗心大意,很多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甚至都不看合同内容,一旦被骗,很难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两年,无论是个人投资买房,还是中小企业融资,通过中介机构委托抵押借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融资手段。但通过民间担保、P2P、小额贷等机构进行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往往潜藏着种种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失去抵押物(房产)的风险。

通过分析大量“抵押贷”被骗案例不难发现,受害者普遍法律意识不强,对抵押贷款过程中的风险难以察觉,而且粗心大意,很多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甚至都不看合同内容。由于过程中“合法、合规”,借款人一旦被骗,很难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下面通过发生在高某身上真实的案例来逐条解析“抵押贷”中存在的陷阱和套路。

201511月,高某以房产作为抵押物,向北京某担保公司委托贷款3 0 0万元,半年后,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房产被过户至第三人名下,至今未拿回。

高某是北京人,在内蒙古经营着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发展中遭遇资金紧张,计划从担保公司进行委托借款。当时他的一位合作伙伴为他推荐了北京一家知名担保公司,对方先后数次打电话表示,借款不成问题。

当时高某提出借款3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担保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没问题。由于当时用钱较急,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北京办理借款手续。需要说明的是,担保公司并不直接借款,而是充当“中介”,为借款人与出借人牵线搭桥。

套路一:合同中的恶魔

委托合同和贷款合同条款不一致,为借款人违约埋下陷阱。

委托借款过程分三步:第一步,高某回到北京后,先和担保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即高某委托担保公司向第三方借款;第二步,高某与出借人签订正式《借款合同》;第三步,担保公司和高某签订《成交确认书》。委托贷款完成。

按照借款合同规定,借款期限是2015119日到128日,月息是2%;而成交确认书约定,借款时间是20151110日到201649日,月息是1.5%,借款期限和月息均不一致。

当时担保公司给高某的解释是,借款合同中1个月和5个月期限只是出借人要求和合同格式,并口头承诺,一个月到期后,只要高某继续按月偿还月息,借款期限自动延续,直到出借人提出终止借款合同。

由于高某当时着急用钱,并没有在意这些。但从法律角度来说,2 015129日起,高某已经处于违约状态,只要出借人愿意,随时可以对高某提出违约赔偿;即便按照5个月期限,2016410日,高某也处于违约状态。


事后回想不难发现,让借款人处于法律意义上违约状态是整个套路中第一步。也就是说,想要合法地处置抵押物,就必须设法让高某违约;同样,想要不受干涉处置抵押物,就要让高某对自己的违约情况处于不知情状态。

所以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一定要按照当初约定进行,寸土必争,因为双方一旦走上法庭,合同是唯一凭证。

套路二:阴阳委托书

让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下委托出售抵押物的委托书。借款合同成立后,由于出借人担心借款人出现恶意违约等情形,通常会由出借人为借款人指定一名代理人,借款人以《委托书》的形式,授权代理人对借款履约过程中相关事宜进行处理,包括委托处理抵押物。

当时高某的出借人是两名自然人,每名自然人都有一名委托代理人。借款协议成立后,高某也拿到了300万元借款。20162月份,担保公司通知高某,其中一名代理人要出国,出借人提出要将委托书签至同一名代理人名下。

原来的两名委托代理人变成一名,所以需要变更委托书,高某并没有意识到其中风险。在没有细看的情况下,他便在委托书上签上了名字,并在公证处进行公证,高某并没有发觉,其已签下两份委托书。

事发后查档发现,他所签订的两份委托书并不一致。其中一份是正常委托书,包括代理高某办理还款、房产抵押、解押等方面授权;而另一份委托书则包括了房产出售、过户等多方面授权。

正是这一份委托书,导致高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房产被代理人解押并出售给第三人,并经过多次过户,形成事实上复杂交易。由于整个环节中各种手续均符合法律,高某通过司法途径拿回房产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借款人在签字时一定要慎重下笔,对自己签下的每一份文件都要认真阅读,并对其中不合理的条款及时提出疑问,否则一旦签下并经过公证,也就意味着借款人同意文件中的内容。

套路三:隔离借贷双方

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抵押物被暗中出售。

按照正常流程,在履行借款协议过程中,月息应该由借款人高某(或代理人)直接支付给出借人(或代理人),但实际情况却是,月息先由高某支付给担保公司员工个人,再由担保公司员工支付给出借人。

这就形成借款人和出借人长期处于隔离状态。按照正常情况,即便高某形成违约,出借人会进行催款,在催款无效情况下,可以通过出售抵押物进行偿还,而这个时候,高某起码对出售抵押物是知情的。

但由于双方并没有通过偿还月息发生直接关系,其中有代理人、担保公司作为中介人和纽带,而且高某早已经处于事实上违约状态,为出借人不将违约及时通知高某提供了依据,而这又进一步方便了代理人暗中处置抵押物。


实际上,2 016410日后,代理人即根据委托书授权,偿还300万元借款及剩余利息,同时办理抵押物解押手续,并于5月份将房产出售给第三人,直到6月底高某还款时,才发现房产已经被出售。

这个过程也并非没有毛病,高某在北京市房管局查档时发现,有人在过户协议上伪造自己的签名。一位律师指出,即便代理人可以根据委托书私自出售房产,但在过户的时候,必须要有房主拍照、签字,“伪造签名?房管局怎么通过过户的?”

回过头再来看,在高某失去房产的过程中,参与方有担保公司、出借人、代理人、公证处、房管局和借款人,这6个参与者中,在各个环节中均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借款人又是关键性参与者。

但如果这原本就是一个旨在套取抵押房产的陷阱,高某就不过是这一生意中的一个猎物而已。律师提醒,借款人如果不懂法,在办理借款时一定要聘请律师全程跟踪,与失去房产相比,律师费代价显然更小。

摘自90度地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34a908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