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框架理论

2023-01-31 19: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目标框架理论》,欢迎阅读!
框架,目标,理论

目标框架理论

目标框架理论Goal-FramingTheory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1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以“设定目标”为基础的行为主义研究框架,该理论旨在探索在实现某个主观目标时,标框架(goal-framing)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目标框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相同的环境中,当人们获得不同的信息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其中目标框架就是信息提供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信息。因此,影响人们行为的不同,就可以归因于他们接收到的信息。

更进一步,目标框架理论指出,不同的目标框架可以激发出不同的行为,具体来说,积极的目标框架可以激发出积极的行为,而消极的目标框架可以激发出消极的行为。此外,更强调的是,不同的目标框架也可以左右其他的行为,如个人属性、社会规范或激发奖励等。 目标框架理论的发展受到了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中对行为的影响的显著推动,它更是一种行为概念,即不同于一般行为学理论中认为行为仅仅受到环境和激励的影响,而是人们在决策时,目标框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

在实际的研究中,目标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对“金钱对行为影响的研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该领域,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用户将支付额度定义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成就时,用户会更愿意为购买商品付费,同时,如果用户将支付额度定义为无法实现更高程度的成就,用



- 1 -


户则较少愿意付款。

对此,研究者认为,积极的框架可以提高用户的目标实现认知,而消极的框架则可以降低用户的目标实现认知,从而影响用户的支付习惯。

此外,在财务行为研究中,目标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研究者发现,使用“率先消费”概念来衡量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时候,如果把目标定义为“最大收益”,投资者可以把资金投入更多风险性较高的投资项目,而如果目标是“最大化回报”,投资者则把投资保守,以保证回报。

同时,关于教学中行为改变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如果使用“成功”概念来衡量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而如果使用“失败”的概念,学生的表现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减少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因此,衡量行为改变的观点和标准以及提高行为效率的重要性,都非常重要,而目标框架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它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行为的效率,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出积极的行为风格。

总的来说,目标框架理论是一种新的行为学理论,它分别从环境、激励因素以及指导信息三个维度出发,来探索行为的决定因素,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充分,但也可以看出其对行为影响研究的重要意义,将会对行为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ecee1c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