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晋察冀少年儿童

2022-10-28 03: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抗战中的晋察冀少年儿童》,欢迎阅读!
晋察冀,少年儿童,抗战

抗战中的晋察冀少年儿童

作者:王利慧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20年第6



王利慧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70多年来,每当这首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响起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个个英雄少年的身影就会浮现在大家脑海。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晋察冀边区的少年儿童成为敌后抗战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未来社会主人”“革命的下一代”和“民族后备军”,中国共产党从苏区时即开始关注儿童这一群体,在保家卫国、守护根据地的抗战热潮中,中国共产党将大量儿童吸收到组织系统中来,先后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和各级少先队、儿童团。193811月正式通过

《抗日少年先锋队章程》和《儿童团组织章程》,对抗日儿童运动的性质、宗旨、资格、组织、任务等分别作出了全面而正式的规定。统一由青救会和青委组织领导下的少年儿童们开始由零散、多样和弱小走向聚集、统一和强大。

晋察冀边区十分重视儿童工作。19387月,召开了晋察冀边区青救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通过《晋察冀边区青年抗日救国会组织简章》,规定执委会中设立儿童部。19407月,又通过《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工作纲领》和《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团章》,详细规范儿童团工作和组织系统。

晋察冀边区在百团大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日伪持续性强化“清乡”“扫荡”后,战争局势日趋恶化。在领导少年儿童工作中,晋察冀边区从形式上和组织上都日益注重其军事性质。1942年发布了《晋察冀分局关于青年工作的指示》,将1317岁的男女少年组织童子军,为少年之军事教育训练组,训练内容包括:军事操练、防空、防毒、野外演习、打游击、放哨、劈刀、投手榴弹、拳术等,12岁以下的男女儿童组织幼童军,其任务大致与儿童团相同。

被组织和鼓励起来、敢于迎风破浪投入到救国救民浪潮中的“小战士们”,确实不负众望,成长为抗战中的一支生力军。据1940年统计,晋察冀所统辖的北岳、冀中、平西、冀东等抗日根据地组织起超过100万的儿童加入了抗日儿童团。这支庞大队伍中的少年儿童人小志气大,在共产党领导下,在青年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站岗放哨、锄奸反特、宣传动员、传送信件、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干部……晋察冀的儿童运动从数量和规模上逐渐呈现出浩荡之势。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是一群真正的抗日小战士,他们犹如蓬勃的春草,在战火硝烟中顽强生长,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最早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钢刀,让侵略者日夜不宁。日军也因此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频繁地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围剿”“扫荡”“清乡”,疯狂实行“三光政策”,屠杀根据地抗日军民。长期的战争消耗,使青壮年人数不断减少,根据地劳动力十分缺乏。尤其是19421943年,北方持续灾荒令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敌后根据地雪上加霜,根据地财力人力均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少年儿童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自觉地承担起了许多建设根据地的工作。


首先,积极参加劳动生产,比如割草、除虫、拾柴、放牛羊、开荒种地、饲养家畜、植树造林、春耕、秋收、开辟儿童园地或儿童农场等繁复的生产活动,以及开展的一系列生产竞赛,儿童都积极投身其中,身体力行保卫根据地。大生产运动造就了大批“劳动小英雄”,他们的生产劳动硕果累累,一再刷新纪录,令人们对少年儿童的吃苦精神和劳动潜能备感震惊。

其次,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根据地每一次的政策号召,如拥军优抗、动员归队、民主选举、入学识字、锄奸反恶、卫生改造等,儿童团都积极参与、呼号奔走,运用歌咏舞蹈、拜门宣传、标语口号、家庭访问、街头演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宣传鼓动。

同时,做好优待抗属工作。比如为抗属抬水、拾柴、拾粪、打扫、耕收、募捐、拜年等,少年儿童乐此不疲地拥军优抗。如唐县的青年和儿童在1942年春节就捐出红枣1123斤、白菜133斤、柴37626斤,帮助抗属打扫院子444次,打水459次,写对联447对。



战争的残酷使孩子们不得不面对流血牺牲。在党的教育下,晋察冀根据地的儿童不但能够配合民兵站岗放哨、传递书报文件、掩护抗日干部和战士,有些人甚至直接参与对敌作战。在战争中,他们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

杨文聚刚满15岁就加入了清苑县(今保定市清苑区)县大队,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跟随部队昼伏夜出开展游击战。一次遭叛徒出卖身陷重围,他毫不畏惧勇杀敌寇,直至被俘后仍大骂日军、伪军。敌人砍掉他一条胳膊,他忍着剧痛站起来又冲了过去,残暴的敌人砍掉了他另一条胳膊,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站起来,敌人又砍掉了他一条腿,最终他倒在了血泊中。

花季少女高大正,曾施计智锄汉奸,成为敌特眼中钉。被捕后,敌人对她先是诱降,无果后又开始严刑拷打,高大正始终英勇不屈。最后敌人将她赤身裸体推到刑场,企图以羞辱摧毁她的意志。“怕死就不抗日!”“我们要抗日到底!”这是高大正响亮的自白。牺牲的时候,她年仅15岁。

完县(今顺平县)野场村王璞,11岁当选为村儿童团团长,他带领村儿童团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坚壁清野、拥军优属,样样走在前面。19435月,在大“扫荡”中一无所获的日军,图谋向手无寸铁的群众报复,将野场村及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驱赶集中,逼问谁是八路军,谁是村干部,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被服藏在哪里。王璞带头和20多个儿童团员齐诵《抗日公约》,并高喊“什么都不知道”“宁死不低头”。日军的3挺机枪疯狂扫射起来,包括王璞等少年儿童在内的118名群众壮烈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河北省18岁以下的烈士4244名,年纪最小的牺牲时只有8岁。

这些少年英雄在祖国的危亡时刻,用稚嫩的躯体和年轻的生命,同全国人民一道筑起了伟大的血肉长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d2732c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