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1-21 06:5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对策,当代,劳动,大学生,研究

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关卉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2

要: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劳动观则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并引导人们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行为。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促进作用,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开展,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阻碍了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劳动观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达到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观;劳动观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分析 (一)对劳动本质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劳动思想的影响,当前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本质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仅无法正确区分开劳动同种植养殖、活动锻炼之间的关系,还将劳动片面地理解为费力的、重复性的单一体力活动,忽视了劳动本身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更有甚者将劳动等同于吃苦受累,出现了谈劳动色变。以上种种现象都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 (二)对体力劳动持轻视态度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日益提升,部分大学生崇尚优越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享受,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因害怕吃苦受累就逃避劳动实践,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轻视劳动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仍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消极劳动观的影响,在择业时出现了高不成,低不的尴尬局面。

(三)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形式日趋多样化,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侵蚀,其思想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凡事只追求利益,甚至将劳动付出完全等同于获取金钱的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在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家庭的启蒙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只有通过读书升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才是衡量子女发展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子女的劳动锻炼和全面发展,这些父母为给子女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学习以外的事大包大揽、全权代办,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材生出现了远离父母就无法自理的现象。 (二)学校原因

当前,由于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未开设相应的劳动观教育程,同时也缺乏开阔的劳动实践锻炼平台,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只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紧抓大学生的课业成绩,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一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导致整个学校出现上行下效的趋势,使得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轻视了劳动观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大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阅历较少,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歪曲价值观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此外,网红经济的出现也使部分大学生对踏实劳动产生了怀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

三、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第一教育的承载者。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调整好对子女的教育心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劳动对子女健康成长的作用。与此同时,父母不仅要从口头上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要在实际行动上躬身示范,充分发挥自身劳动榜样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对子女劳动观教育的效果。 (二)强化学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该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做到劳智并举,实现以劳促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各高校要结合本地特色,积极开


发劳动观教育的校本课程,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主动拓宽大学生劳动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平台和实习就业的机会。 (三)优化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

优良的社会风气不仅利于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全社会还应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引起大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此外,社会各部门还应加强网络媒体舆论的正面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 参考文献:

[1]房金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07.

[2]周淑芳.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刍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 [3]严明.21世纪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4]余立人,何婉文.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研究[J].科教导刊,201406. [5]赵方.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6]郑银凤,林伯海.“90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目标确立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5. 作者简介:

关卉(1994.10.31),女,汉族,籍贯:山西阳泉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甘肃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624ddd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