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仙子出尘

2022-09-22 19: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凌波微步仙子出尘》,欢迎阅读!
子出,凌波

凌波微步仙子出尘

作者:晏晏

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12



民间有风信催花之说,意为风赶着花期吹来,风若不来,花不开,风若守信,则吹开百花。风随天地之气而动,天地有二十四节气变化,风信即有二十四种之分。眼下小寒一过,风信清冷,花木凋零,唯有冰肌傲骨之花待发,比如水仙。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过不少吟咏水仙的诗句,最有名的是这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此句借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以洛神比喻水仙,言水仙乃多愁善感的洛水仙子所化。由于“凌波仙子”一语,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水仙的风韵。因此,自黄诗一出,“凌波仙子”这一雅号,便成为水仙的美称,一直流传至今。

因开于清寒之时,水仙遂成为民间岁寒雅玩的首选佳品。闲洁雅静,暗香袅袅,置于清案之上,静人心脾。尤其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作为年花,而在历代文物艺术中,吟咏赏玩者,亦颇为蔚然。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由于水仙花常常自水而生,高洁脱尘、清秀俊逸,因此,历代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并以其为题赋诗作画。南宋画家赵孟坚更是以擅绘水仙自诩,元人刘笏说他: “平生画水仙极得意,自谓飘然欲仙。”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赵孟坚《水仙图》即全卷以白描线勾为主,用笔尖细、流利,坡草飘洒飞舞。其以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此《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画首有乾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据考证,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并在《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著录。

溥心畲曾在《寒玉堂画论》中说:“赵孟坚始有双钩白描,综诸子之长,极花卉之能事矣。”其擅作水仙、梅、兰、竹石,尤以墨兰、白描水仙最为精妙,笔致挺秀,花叶纷披而有条理,评者以为繁而不冗,工而不巧。而元人张伯淳则在《题子固水仙图》中亦谓:“裙长带袅寒偏耐,玉质金相密更奇。见花如画花似画,西兴渡口晚晴时。”认为他所绘水仙有“玉质金相”,栩栩如生。

无独有偶,善画山水、竹石的元代画家王迪简亦以尤精水仙闻名。由于其隐居极深,隔绝尘世而少为世人所知,故其作品流传甚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传世作品《凌波图》卷,中有断缺,呈两段,但所绘水仙布局繁密,繁而不乱,花叶穿插、伸展、俯仰自如,层次分明,姿态生动,淡墨渲染,恬淡雅逸,画风与南宋赵孟坚相近。

而在明代,水仙依然为画家所爱重。台北故宫藏《腊梅水仙图》即为仇英54岁时为项墨林所作,乾隆御题,陈云诰、张海若题裱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也有同稿一幅。此图中水仙并立两株,叶皆转折挺立,屈曲清趣。花瓣以白色染亮处,和水以藤黄略分,明暗自如,备尽其态。顶端一枝腊梅折斜而下,十数朵花,姿态各异,生动自然。


画家的醒透与脱尘,往往通过所绘之物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在清代画家石涛的画作中亦可见一斑。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石涛花鸟画《水仙图》页即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其以较含水分的毛笔淡墨画水仙叶,行笔自由流畅,水仙花的处理,是用浓墨醒淡墨的方法而显出精神。可以说,《水仙图》页运化了传统白描花鸟画的笔法,以线条虚实相生写水仙,并且依据结构作适当的皴擦,而获得节奏的律动,尤其与线条的生动感相映生辉。



北京故宫存有一套十二幅清宫旧藏美人图,原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屏风上的,精细程度比起现代彩色照片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代雍正皇帝十分喜爱这套绢画,因此,最后从屏风上揭下将画“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妥善保护后收藏,无意中使其免于英法联军火焚。

在这套美人图中,第四幅为“博古幽思图”,图中橱柜式多宝格内,青铜礼器、宝石红釉僧帽壶、玉雕紫檀插屏等交相辉映。而多宝格左上角的北宋汝瓷水仙盆就是汝窑之代表作。

作为传世汝瓷中唯一无开片纹路的水仙盆,其器形完整,足以呼应明代鉴赏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鉴赏观。

对此,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典故。清代乾隆皇帝误将“水仙盆”当做“猫食盆”的故事,皆源自他的一首七律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狷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基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根据诗意,乾隆并不认为水仙盆是汝窑,反而认为其是官窑,而在用途方面,乾隆皇帝也将水仙盆当做猫食盆。据清官《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曾下令: “将猫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落矮些,足子下深些,座内按抽屉。”估计在他即位前后,宫中就已经误称水仙盆为猫食盆。

其实,汝瓷水仙盆传世不只一件,仅台北故宫就有四件,日本大阪也藏有一件。其虽外形相似,但釉面、胎土、尺寸和工艺大相径庭。台北的四件中带“故瓷”编号的有三,都是清官旧藏,底部刻着乾隆御制诗,只是落款印章和年款不同,第四件疑为清朝官仿品,没有刻诗。此外,吉林省博物院所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椭圆水仙盆虽然只有下半部,但它却是目前大陆仅存的传世北宋汝窑椭圆水仙盆,而且釉质上乘,堪称弥足珍贵。

除汝窑水仙盆外,历代以其他形式所做水仙盆亦多。北京故宫即藏有青花花卉纹水仙盆一件。其呈长方形,口微撇,直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小足。口沿上绘变形回纹一周,沿边绘卷草纹,腹部四面各绘一组水仙花。底心写有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四字款。此盆胎骨厚重,青花发色淡雅,花卉描画细腻柔和,花朵、枝干脉络清晰,幽雅清淡,是清同治朝宫廷用器的精美之作。



在中国,水仙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即有栽培,其野生分布东南沿海地区,福建漳州作为水仙的著名产地之一,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水仙有单瓣与复瓣两大品系,朱熹的“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诗句,写的就是单瓣花。其花朵白色,中央花蕊黄艳,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酒杯,故别名“金盏银

台”。而复瓣不生副冠,通体洁白如玉,故别名“玉玲珑”。明代诗人陈淳对它很赞赏,写道: “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麦波。”


中国水仙其具有朴素高洁的品格,赢得无数名人的赞美。宋代姜特立诗云: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是赞美水仙高出群品的清香。明代李东阳诗云:“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这是赞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近代秋瑾则赋诗咏道:“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赞颂水仙高洁的气质,不由得使人如见其美,如闻其香,耐人寻味。

由于只在岁寒之季开放,为了留住水仙之美,历代能工巧匠亦是不遗余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中期青玉菊瓣式水仙盆景即是一例。

该水仙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盆景四角雕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雕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5株染牙叶水仙,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芯。

据记载: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来京呈进碧玉水仙盆景成对。”此件很可能即为其一。此盆景风格清雅,玉盆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

除盆景外,水仙元素广泛应用于各种材质中,玉器、雕漆、首饰、鼻烟壶等均有涉及。更为有趣的是,水仙元素在绣品上同样有所体现。在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刺绣《天竹水仙图》中,其采取天竹、水仙、寿石、灵芝和芙蓉等物象构图,以组成“灵仙祝寿”的吉祥图案,表达祈祝长寿之意。其中,此绣品最具特色的是花卉的针法富于变化:水仙花和芙蓉花的花瓣用浓厚的颜料点染成珠粒状,水仙花蕊用打子,天竹花用红珊瑚珠作穿珠绣,不同针法的灵活运用,使物象的刻画非常生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光绪绛色缂金水仙纹袷马褂。其内衬月白色素纺丝绸里,衣缘饰绦边三重。此衣在绛色平纹地上采取平缂、构缂等技法运用圆金线缂织整枝水仙纹样,构图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特别是蝴蝶图案绦边的围衬,和整枝水仙纹样,静中有动,别具一番情趣。

岁寒清冷,仙子俊逸。小寒之后这一日冷似一日的天气里,植一株水仙养在案头,恰似鞠了一团春之气息。虽然朔风劲,万物藏,但心头却像雀儿一样欢悦,这尽头是年呵,是悠远的天地和广阔的人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192115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