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来历和民俗

2024-01-09 17: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月二的来历和民俗》,欢迎阅读!
来历,民俗,二月

二月二的来历和民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中和节”这个名字则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了。 二月二在宋朝发扬光大,成为一个娱乐性节日,成为花朝节”。

一是迎富。宋朝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 又见簪花迎富时; 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 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 漫随人意看儿嬉。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我只是随大众去看看热闹罢了。

“迎富”的风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说:有巢氏时,有人要了个孩子带回家中养活,他家从此便大富起来。以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蓬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而明人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则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他还解释其起源: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送给邻家抚养,邻家从此大富。这家人见此情景,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要回这


天正好是二月二日,从此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迎富日”。

二是挑菜。宋朝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久将松芥芼南羹, 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 一畦春水轱辘声。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青菜来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彿又听到引来春水轱辘的流动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因此把二月二这天定为“挑菜节”。在宋代,这种风俗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挑菜》中说:每到二月二这天,宫中要大设“挑菜”的御宴:先备好花花绿绿的器皿,底下铺上罗帛,写上菜的名字,系上红丝,再分别放上各种生菜,入宴者可自行取之食用。当时的“王宫贵邸”也多效之。由此可见挑菜习俗流传之广泛。

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这天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

山东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料豆”,又称“蝎子爪”。其中,料豆,指黑豆、黄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说料豆子。 每年农历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区,山东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俗,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bcccb8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