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研究2600字

2022-04-10 07:4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网络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研究2600字》,欢迎阅读!
网络财务,模式,应用,研究,管理

浅谈网络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研究2600

要:针对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网络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主要从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预算的全面管理以及资金动态控制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为网络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财务业务一体化;预算全面管理;资金动态控制

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网络财务作为一个概念必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和一个信息系统将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断发展,以至成为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模式和系统。 一,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是指在TI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录入业务信息,业务信息进入系统并通过动态会计平台,生成实时会计凭证,自动或经财务人员确认后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不再需要第二个部门或任何其他工作人员的重复录入。这样,所有进入系统的信息为所有授权人员共同享用。每个业务人员与财会人员每天必须进入系统,打开有关信息屏幕,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经济业务,做到实时、迅速响应环境变化,每个管理人员都可以按照统一、实时的信息来源做出决策,避免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所依据的来源不同而做出相互矛盾的决定,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 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股东描绘未来经营发展的蓝图,是协同部门之间工作的有力工具,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同时也是企业考核的标准。目前,集团下属一些企事业单位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预算管理,但手工编制预算周期长,范围广、困难大,上级预算的下达、审批、上报周期长,无法及时地进行预算分析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无法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控制和协调管理,预算完成情况也无法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主要弊端如下:无法现集团总部对基层位收两条线监控;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缺乏控制与财务监控存在漏洞。 鉴于上节所论及的传统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的弊端,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下应该建立基于网络的集中式网络财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就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经营、财务等各个方面的总体预算,即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过程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有了全面预算,企业就可以按照预算体系进行经营管理,而不是主观臆断、随心所欲,或者心中无数了。 全面预算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和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从宏观上对集团总体以及各下属单位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协调;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则是在集团总体预算计划下对本单位的资金、成本、收入等进行预算控制。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就是要制定统一的预算项目和编制集团总预算,下级单位依据总预算进行细化和分解后形成自己的预算体系,一方面要求实现对下级单位预算的实时控制,另一方面要对预算数据和完成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分析。 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制订一套预算标准,能实现对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系统将提供方便的预算功能,可采用多种编制方法,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投融资预算和各种专项预算。通过计划预算的协调平衡,对企业经营运作各环节进行系统规划,以确保实际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


根据经营业务实际状况,可以进行某项计划的调整、变动,同时,相关的计划则自动地进行相应的联动调整。通过预算编制、申报、汇总、审批、下达及调整的整个预算流程,把预算目标层层下达、落实,实现以预算为主体,各下属单位及其各职能部门为预算控制责任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预算控制贯穿于经营运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对主要业务都实行严格、规范的申请、审批流程。

互联网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中心环节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网络虽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反映财务运行过程,但网络无法对财务活动产生约束力,形成财务活动的自我约束。财务的自我约束来自于财务预算。只有把财务预算作为约束指标输入到财务网络内,财务网络才能实行自我控制。因此,财务预算是财务网络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财务网络运转的灵魂。只有把预算作为约束指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并使网络将分解指标作为硬约束,才能最终使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运行。 三、资金动态控制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普遍接受的重要理念。从这一点讲,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中心或者说重要内容也就是集团的资金管理。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从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到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运作进行实时控制,以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存在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两种模式的选择,在这一问题上,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一致被认同的是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企业集团采取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可以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短缺和供求不均衡问题

企业集团大多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产品成本高,这就非常容易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进而导致资金占用的增加、资金周转的缓慢、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大。因此,许多企业集团为了有效抵御、防范财务和经营风险,采取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内的企业有的资金需求大,但由于其规模和资信的限制,往往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集团内的另一些企业却有较多的闲置资金,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采取资金集中管理,这种矛盾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以防止多头开户,有效的整合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 集团内的企业分别在多家银行开户,一方面导致了集团在银行的存款过多而不能形成规模,影响集团的整体偿贷能力。各企业分别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容易造成财务费用和资金成本的增加、账户资金的沉淀。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分散管理,集团公司难以掌握各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造成资金的使用不当、铺张浪费以及投资失误或者是私设小金库、隐瞒收人。这种分散管理还是集团内部企业间相互拖欠、结算机制不完善的直接原因。 参考文献: 刘斌、陈丰.ERP实现全面预算的设想.财会通讯,2004.2. 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bd312f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