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学以致用.docx

2022-12-23 19:3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学以致用.docx》,欢迎阅读!
学以致用,数学教学,小学,论文,docx

学以致用,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数学循环日记的实施效果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写数学循环日记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通过在所教班级进行写数学循环日记的实验,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以致用 数学循环日记 数学知识 生活实际

传统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过分追求分数,学生普遍感觉数学离生活很远,学生就算能拿高分,但却不懂怎样运用知识,只能是高分低能儿,有的学生甚至一考完试就把知识都给了老师。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长期以来,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很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让学生自己去搭乘汽车,数一数车上原有几人,上来几人,又下去几人,现在有几人?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如在进行《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可预先让学生每天读2篇好文章,问一星期(7天)共读了多少篇好文章?学生在欣赏到好文章、吸收知识的同时,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如在坐汽车到同一个地方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上次车子开得慢,40分钟才到,这次车子开得快,30分钟就到了。通过不同的体验,可让学生领悟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下自己房间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可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如在进行长方体特征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白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我们天天坐在一个长方体习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并用手指出来另外再引导学生,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一起来找一找。经过讨论,学生就把长方体的特征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一旦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有效的沟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自己身边,学生学起来就亲切、自然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发现并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自然界所有事物、景物的运动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要注意观察,就


会发现、挖掘到很多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我鼓励学生把在生活中发现并收集到的数学问题写在数学循环日记上。刚开始时,学生找不到什么题材写,或者写的日记没有什么价值,这时我先向学生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寻找数学题材,而且把每次写得好的日记在班上宣读,让其他同学可以有所借鉴。另外,数学循环日记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循环着写,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实现互相帮助,以好带差,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写数学循环日记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学生的日记,我发现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的学生甚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如一个小孩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是20元,与其白白浪费,不如捐给贫困地区上不了学的小孩。一个星期20元,一个月就有80元,5个月就有400元,一个小孩省下5个月的零用钱便可以帮助另一个贫困小孩付一学期的学费。如果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不再有贫穷,而是一个真正充满爱的世界。现在人类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了。每人每天至少扔3张废纸,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一年将产生多少废纸呢?60×365=65700(亿张)。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这个美好的世界将变成一个垃圾场。全世界的白色污染已非常严重,提醒大家要注意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好好保护我们惟一的一个地球。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沙漠化。我国是沙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逾174万平方公里,且正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目前,约有17亿人口受沙漠化的危害和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总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公里,照这样的速度,多少年后中国就会变成沙漠呢?(96000001740000÷3400≈2312(年)。为了地球的将来,为了人类的将来,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吧一个学生根据美国20031月至4月的经济指数制作了一个折线统计图(略从图中可看出今年前4个月美国的经济指数是不断下降的,由此反映了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全世界人民都渴望世界和平。”……

数学循环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在丰富人生经验的同时,也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和教养。

三.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诠释。

通过写数学循环日记,学生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现了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这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我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深入思考,或者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把这些都记录在数学循环日记上。如怎样计算一个柜子的实用率?公式是:实际能装东西的空间÷柜子占有的空间=柜子的实用率。这个柜子分6小格,先量出柜子外面的长、宽、高,求出它的体积(长××高)再量出每小格里面的长、宽、高,求出实际有用的空间(里面的长×××6)然后用实际有用的空间除以柜子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实用率了。要为操场上的一个圆形大花坛种植一些新的花草,怎样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呢?花坛比较大,很难准确地找出它的圆心,且不可能踩着花草走进去量花坛的半径,怎么办呢?可用步测法沿着花坛外围走一圈,记下步数,再量出一步的距离,一步距离×步数=花坛周长,花坛周长÷314÷2=花坛半径,314×半径2=花坛面积。引导学生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如学生的循环日记中有:在阶段只学了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而没学表面积计算方法,一个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ab93ae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