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想念家乡的美味儿

2023-02-12 05:3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情随笔:想念家乡的美味儿》,欢迎阅读!
心情随笔,味儿,想念,家乡

心情随笔:想念家乡的美味儿

心情随笔:想念家乡的美味儿

家乡总有一股味是你格外想念的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想念家乡的美味儿》的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这篇随笔

生活中,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还有人们对吃的讲究,这种讲究蕴含着人们对事物认识和理解,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食文化越来越讲究,体现了对饮食文化的审美,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题记

一座风景宜人,依山傍水的小山城,座落在伏牛山区的层峦耸翠中,有着千年的悠远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传统的美食考究,独特的文化意蕴。

我从小生长在平原农村,土里土气,带着浑身的泥土味儿,吃着红薯和红薯面窝窝头,喝着南瓜汤长大,没有出过远门,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嫁到这个小山城以前,不懂还有什么美食文化。

小山城其实原来就有一道很长的街道,分三个关,东头叫东关,全部住的是回民,中间叫大关,大关有一条横穿街道的大沙沟,沙沟以西是西关,大关和西关住的是汉民,我们家住在小城的东关,回民区和汉民区交界的地方,时间长了慢慢发现,小城的人们非常会生活,即使在贫穷的年代中,也非常讲究美食文化。在一起住久了,也学会了不少美食的做法,呵呵,我都快成半个回民了。

就说回民们的羊肉小笼包吧,那是早饭摊上的绝佳美食。每天早上几个蒸包儿,一碗豆腐脑儿,实在是上佳的生活。

做蒸包儿,首先选用羊肋骨上的五花肉,用手工刀剁,均匀的剁成肉末,比饺子馅还要细些,把葱花儿和姜剁成末糊儿,撒上十三香,倒上花椒大料油炸的油,顺时针快速搅拌,一直把肉馅儿觉的黏糊糊的成一团,香味扑鼻。在把发过的面团,揉了又揉,直到用手拍着面团发出翁声,切开象蜂窝儿一样,一层小洞洞,面才算揉成功,然后掐开面剂儿,擀成小片儿,包成小孩拳头大小的包子,包子上边儿捏的像菊花一样,中间留个小口口儿,放在一层层铺上松针的小笼屉里,


把笼屉放在锅上,用批柴大火把水烧开,等上圆气后,改用小火儿再烧几分钟。出笼后的包子雪白细腻,在留小口的地方往馅儿里点入三两滴小磨香油,那四溢芳香的味道,勾起馋虫,忍不住垂涎欲滴,吃一口嘴角流油儿,口齿留香,即使天津狗不理包子也远远不及。

在我们门前的街道上十字路口处,东边是有名的回民羊杂小吃店,店家把羊肚子羊肠子翻过来清洗,羊蹄子羊头褪得干干净净,放在锅里煮成羊杂汤,放入葱姜大蒜,红辣椒油、吃的时候把羊杂切小片,用滚烫的羊汤过滤两边,再放一些香菜,咸辣爽口。五毛钱能买大半碗羊杂儿,汤随便喝,一毛钱一个大火烧或着两个锅盔伢子,就是一顿美美的饱餐,冬天喝了暖肠胃、夏天喝了祛湿气,特别是小孩子们,一到店铺门前就如同两腿灌铅,拉着屁股不走,大人只好买上一碗,小孩子们辣得小脸儿通红,嘴里直流哈喇子,吸溜吸溜的,还不住地说好吃,不辣。

说起赵四儿的火烧店,和羊杂店挨门邻居,在小城中可是最有名望的,赵四人很实在,舍得下料,技术高,做出来的椭圆形的大火烧儿,有咸的有甜的,一层一层的,吃着焦香脆嫩。每天早上,赵四用手指夹着小擀杖,两头敲在铁案板上啷啷一响算是开张了,来买火烧的人乐意不绝,排成长队,曾有多少人拜他为师,却做不出那火烧儿的样子和味道。

羊杂铺的对面是张老大的'锅盔伢店,那三角儿的锅盔伢儿子,表皮粘一层芝麻,皮焦肉软,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准你百吃不厌。

十字路口以西是大关,两边一家挨一家的卤肉店,每家用的卤料和卤汤都是自己的世代秘传。一家家味美色鲜的卤肉,各有千秋,味道各异,那四溢飘散的香味,刺激着肠胃躁动不已,忍不住吞咽口水。还有那些诱人的卤猪尾巴,一个个锃光发亮,圆圆长长的,一头粗一头尖,猪尾巴是猪身上最活跃的部位,一天要摇摆上千次,所以人们说是活肉,吃起来最香,另外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卤猪尾巴能治小孩子流哈喇子,大人们也常常给小孩儿们掏一块钱买一根猪尾巴,够啃半天,吃的脸上油噜噜的,大人们坐在卤肉店里,切块卤肉,打几两小酒,喝个一醉方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a2bd92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