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儿童认知特点,改进数学教学

2022-05-06 19:2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循儿童认知特点,改进数学教学》,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认知,遵循,改进,特点

遵循儿童认知特点,改进数学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使我深刻认识到儿童学习数学有其明显的特点和规律。对我来说,这个认识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和加深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最大成功。

()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儿童思维有其特点。一般来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即使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与他们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借助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根据这样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

数学中的概念同其他科学中的概念一样,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掌握概念,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灌输给学生。教材中有些概念,往往以定义、公式等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站在思维分析的高度来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把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从中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如关于“圆锥的体积”,课本上的文字叙述不多,是用实验的方法得出 这样的内容我讲过近40次,其中有两次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1979年,我接受一次市公开课教学的任务,讲的是圆锥的体积。在课堂上做实验,是“老师做实验,学生坐着看”。当时学生把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大多数还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我觉得很满意。公开课完了,学校校长对这一节课马上跟踪做了调查。从卷面上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女学生

我问她为什么写两个算式?她说,“平时我把公式背得很熟,一紧张,我就叫不准是除以2还是除以3,就想了这种办法。”她又补充说:“当时老师做实验,我也没看清楚是倒2次还是3次。”这个问题等于给我留了新的研究课题:怎样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1983年,我又一次接受了哈尔滨市公开课教学的任务,还是讲圆锥的体积。由于教学设计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加强了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真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两组教具:一组是按教材的要求做一个圆柱和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另一组是一个圆柱和这个圆柱等底,高为圆柱高的3倍的圆锥。因为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上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做实验。 两次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学生都争着汇报做实验的结果和不同的体会。就在热烈的争论中,学生清楚地回答了两个问题:(1)圆锥 )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手拿教具,能有理有据地回答问题。例如: 学生甲:“实验结果证明:和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锥的高是等底圆柱高的3)。它们的体积相等。”

学生乙:“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而且它们的底面积相等。所以,这个


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相等。”

学生丙:“因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把圆柱体积缩小3倍就是圆锥的体积,再把圆锥的体积扩大3倍,就是等底不等高(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的圆柱体积。”

这是3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再看全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公开课上完,校校长当场对学生做一次跟踪调查。出了如下4道小题:

(1)圆柱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2.7厘米,求圆柱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6f87cf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