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2023-01-09 09:17: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风》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唐诗,赏析,注释,翻译,虞世

《咏风》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风》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咏风》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名《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唐太宗的第四子名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作品原文 咏风

虞(yú)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作品注释

1、逐:追逐,跟随。 2、共:同“供”,使得。 3、绕梁:指歌声“余音绕梁”。 作品译文

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作品鉴赏

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李峤)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风(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的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分析。

2、请分析这两首咏风诗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

1、“剪”字巧用比喻,把风喻为剪刀,象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

2、同:均用侧面描写,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均借助外在事物表现风,使之具体形象,生动自然。

异:

①李诗:白描,虞诗:渲染。

②李诗:巧妙地从两方面构思:季节方面,秋风能使树叶飘落,春风能使二月花开。草木荣枯,随风变化,道理平常,写来自然;风形成的奇景方面,风吹过江上,掀起巨浪,蔚为壮观;风吹进竹林,使万竿摇曳,幽韵无穷。另外,“三一二—千—万”几个数字巧妙入题:飘动人们的衣袖,传来美妙的歌声,吹得枝影摇曳,送来阵阵花香,把无形的风写得神态可亲,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闻得着,令人遐想不已。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ca5754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