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

2022-12-30 23:20: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欢迎阅读!
担当,新时代,使命,转变,角色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培养主体在高校,在于高校教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高校教师,我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四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良知的代言人、社会道义的承担者和社会思想的风向标,保持高尚道德人格,自觉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一、正确定位师者角色

早在1000多年前,韩愈先生就已为“师”这一崇高职业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正是为“师”的三重根本角色。可以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韩愈先生的定义无疑是对教师职责和角色的最佳概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角色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要顺利实现自身理应担当的职责与使命,就必须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变,努力使自己成为言传身教的育人者、授人以识的传导者、纳人以虚的亲和者、率人以先的创新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文化自觉”的传播者,作社会良知的维护者,为“撬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量。






二、为青年学生成长点一盏明灯

新时代高校教师担负着“育新人”的使命,即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代青年有朝气、有梦想,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往往因为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满足于当下快乐,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目标,在他们成长的心灵中埋下一粒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发愤图强,切实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

三、努力培养“大写的人”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我应该自觉秉承大学的使命,以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潜心教书育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我要自觉涵养高尚的道德,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作好道德人格的表率,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从而立德树人,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学者必须德才兼备,与美善为邻。学者必须了解人类地渴望、理想,以及痛苦,这样才能在群体与社会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富于社会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3184ce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