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下“网红”对大学生榜样效应研究

2022-12-23 16:2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下“网红”对大学生榜样效应研究》,欢迎阅读!
对大,榜样,效应,层次,基于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下“网红”对大学生榜样效应研究

作者: 李方远 孙晓竹 张粲 杨奕娇 孙志文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17



李方远孙晓竹张粲杨奕娇孙志文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等方式,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网红”的认知现状,通过三“宜”、三“不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探讨了“正能量网红”对大学生榜样研究。

关键词:需要层理论;“网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7-0000-00

1概述

1.1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美国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了动机心理机制,该理论将人类需求按照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的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或自我实现需求会成为推动大学生行为的主要动力。

1.2“网红”的新时代定义

“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最早的一批网络红人,如“凤姐”通过个性化的标识被网民所熟知,但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文化引领方式。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网红”也呈多元化发展,在多价值观发展的社会中,“网红”价值观的引领也在不同领域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与价值。

“正能量网红”在网络舆论的不断发酵以及各种价值观冲击下,其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攀升,逐渐占据网络主流地位,“正能量网红” 可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成功之道和行为规范,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1.3榜样效应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应用

榜样效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在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站在大学生角度,从大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出发,对“网红”进行客观、全方面评价,通过“正能量网红”进行示范,用他们所具备的高尚品格和拼搏精神激励青少年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用他们具有的美好的人格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先进的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当下大学生对“网红”认知现状

2.1认知平台的转变

作为互联网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近几年对“网红”的关注度呈几何式增长,据相关学术报告统计71%的大学生比较了解当代“网红”,3%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网红。在了解渠道上也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大型现场演出逐渐转变为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虎扑等交流及直播平台。

2.2认知影响层面的加深

在影响上也从单纯的个性炒作逐渐变成价值观认同、流行词汇的传播、思维习惯的一致性、欣赏品位的影响、消费观的培养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相关调研报告中显示近八成的大学生认为“网红”可以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因此“网红”的榜样效应研究可以说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一大主要影响因素。

2.3认知维度的多元化

在影响维度上也从传统的标新立异转变为多元化发展,游戏主播;直播间主播;一、二线明星主播;体育明星主播;科普主播;消费主播;政治、经济等相关主播等横跨多个领域,大学生的喜好呈多元化发展。

3“网红”榜样效应的引导机制

3.1宜“疏”不宜“堵”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部分大学生在直播间寻找自己关注的“网红”时,他每次登陆直播间的时候,他的“网红”榜样都会送上一句亲昵的问候,这不仅满足了他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时在他们互动的时候,一个甜甜的微笑也能满足他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我们一味去“堵”学生,阻止他们去在直播间里面消耗时间和金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让他们了解到直播的套路,当他们认识到这个招呼无论是谁进来,主播都需要按照流程去打招呼的话,会削弱他的归属感及被尊重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适时的引进“正能量网红”帮助大学生填补归属及尊重的需要,用引导的教育方式代替传统“say no”的教育方式,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模式探索之一。

3.2宜“实”不宜“虚”

在当下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逐渐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当你关上电子设备的时候,孤独感也如约而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归属的需要,这是较为低级的需要,当大学生关注的明星从神坛走到直播间和他们“say Hi”的时候,强烈的交流需求以及归属感会刺激他们的下丘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进而不断强化观看直播这一行为。同样当明星下线,电脑关机的那一瞬间,空虚以及孤独感会成为他们一部分。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走进他们,出现在他们身边时,带大学生走进红色基地时,树立身边“正能量网红”同学时,大学生的归属感及尊重需求会得到充分的满足,“网红”直播间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呈几何级下降。

3.3宜“开”不宜“闭”

随着互联网平台不断开放,对当下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网红”数量不断增多。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表演的管理,规范了网络


文化产业的市场秩序。“正能量网红”在国家干预下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故宫”成为了当下的“正能量网红”,故宫原馆长单霁翔、钟表修复师王津迅速走红。他们不仅仅将故宫的历史及文化传播开来,更是引领了的一波“大国工匠”的价值潮流,传递了让大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网络社会中传承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韧价值观,开拓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思考人生价值观的思维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用好“正能量网红”这张名片,让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感在主流价值观中得到展现,培养他们积极向善,乐观健康的良好心理品质。

课题项目:此文章源于天津体育学院2019年辅导员专项课题项目,课题编号:2019Y03

作者简介:李方远(1992—),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783007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