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3-03-02 11:0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欢迎阅读!
义和,引申义

古漢語通論(四)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的意義。漢語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漢字未產生以前, 古漢語的詞可能還有更原始的意義,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今天我們所能談的只 是上古文獻史料所能證明的本義。了解這種本義,對我們閱讀古書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詞往往不只具有一個意義。當它們有兩個以上的意義的時候,其中應該有一個是本 (注:有些詞的本義已經消失,如“試”字。詳見古漢語通論(五)163 頁。,另外還有一個或一些引申義。

所謂引申義,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即從本義發展出來的。舉例來說,“向”字的本義 是“向北的窗戶”《說文》“向,北出牖也”《詩經·豳風·七月》“塞向墐戶”(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塗好柴門。)由朝北的窗戶這個本義,引申為“朝著”或“對著”又如“道”字,它的本義是“路”《詩經·秦風·蒹葭》“道阻且長”。引申為達到道德標準的途徑,《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又引申為正當的手段,《論語·里仁》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等等。

詞義的引申和詞義的更替應該區别開來。詞義的更替是指某詞在產生新的意義的時候同 時排斥了舊的意義,例如“腳”字的本義是“小腿”《說文》“腳,脛也”,後來“腳”字變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詞義的引申是指某詞產生了新的意義以後,並不排除原始意義。例如“道”字雖然產生了一些新義,但是路的意義一直保存到現代漢語裏。這類 情況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這增強了語言的穩固性,使語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 這使語言豐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學家如段玉裁、朱駿聲等,都非常重視本義和引申義的關係,因為這種研究 方法對於徹底了解詞義是一種以簡馭繁的科學方法。試看段玉裁對“理”字的解釋(注: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玉部。 戰國策:“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為璞”,是理為剖析也。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於無憾,而後即安,是之謂天理,是之謂善治,此引申之義也。戴先生(指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曰:“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以别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曰肌理,曰腠 理,曰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鄭(玄)注樂記曰:“理者分也。”許叔重(慎)曰: “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無不得其平是也。”這樣抓住本義去說明各種引申義,就會處處都通,而且令人明白:雖然一個詞有許多意義,但是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繫著的,而且往往是環繞著一個中心。比如:朝拜、朝廷、朝向的“朝”就都是從朝見的“朝”引申出來的。也有的是一環套一環,幾個引申義同本義之間 的距離有遠近之分。仍以“朝”字為例,它的本義是早晨的意思(《說文》“朝,旦也”,引申為朝見,由朝見再引申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為朝代。

近的引申義很容易令人意識到;例如長短的“長”引申為長久的“長”,尊長的“長”引申為首長的“長”遠的引申義就不容易令人意識到,例如長短的“長”引申為首長的 長”不但意義遠了,連讀音都改變了。其實長短的“長”和滋長的“長”,意義還是相 當近的,因為草木滋長(zhǎng)是越來越長(cháng)了。然後滋長的“長”引申為長幼的 “長”,再引申為首長的“長”。本書在講常用詞的時候,近的引申義不另立一義,較遠的引申義則另立一義,以便學習。


文字學家憑什麼辨别本義呢?主要是憑字形。分析字形,能說明字的本義,從而有助於 了解詞的本義。許慎的《說文》主要是憑字形來說明字的本義。現在有了甲骨文和金文,在 字形的辨認上又有所補充。試就上文所舉的“向、道、理、長”四個字加以討論。《說文》 “向,北出牖也,從宀(mián),從口”(注:楷書“向”字的宀變為了。。詩曰:’塞向 瑾戶。“宀”表示房子,房子開一個口,就是窗。但是,甲骨文比篆文更能說明問題。“向” 字在甲骨文裏是,分明書的是房子和視窗。《說文》“道,所行道也,從辵(chuò) 首。一達謂之道。”朱駿聲訂正說:“按從辵,首聲。”辵表示走路,因此可以證明道的本 義和走路有關。《說文》“理,治玉也。從玉,裏聲。“理”字左邊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證明“理”的本義與玉有關。“長”字的問題比較複雜。《說文》“長( 长),久遠也,從兀,從匕。亾聲。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 者倒亡也。《說文》這個說法顯然是穿鑿附會。按甲骨文“長”作 ,像人頭上的長髮。我們認為可能是當初造字的人用 這個字來標誌語言中長短的長這個詞。長久這個意義是由長短這個意義發展出來的,不可能是本義。 為了充分證明字形和詞義的關係,我們再舉出下面的幾個列子: (1)引。《說文》“開弓也,從弓丨。《孟子·盡心下》“君子引而不發。”開弓像是把弓弦拉長了,所以“引”有延長的意義。《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勿替,不廢)《周易·繫辭》“引而伸之。”開弓是把箭導向後方,所以“引”又有 “導”的意義。《詩經·大雅·行葦》“以引以翼(引,導;翼,扶助)”開弓既是向後 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義。《戰國策·趙策》“秦軍引而去” (2)發。《說文》“射發也,從弓,癹pō聲。《詩經·召南·騶虞》“壹發五豝。”射發是箭離弦,所以引申為出發、發出等意義。 (3)解。《說文》“判也,從刀判牛角(按甲骨文從雙手解牛角)”這是本義。《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解”,就是用的本義。分解、溶解等義都從此引申而出。解說的“解”,意義較遠,其實解說就是分析(朱駿聲引皇氏說),引申的線索也是清楚的。 (4)責。《說文》“求也,從貝,朿(cì)聲。”王筠說:“謂索求負家償物也。“責”就是“債”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動詞,兼有討債的意義。它之所以從貝,因為貝表示財。 《左傳》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機關)寬政,毀關(去掉關稅),去禁(廢除各種禁 令)薄斂(減少田租),已責(停止討債)”這是“責”的本義。不難理解,由此引申,索取已經允許過的錢財也可以叫“責”《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財物)于鄭。”由索取的意義引申出要求的意義;《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這里用 “償”字和“責”字相照應,顯示著“責”字仍有討債的意思,但是已經變為比喻了。《左 傳》閔公二年:“修已而不責人”意思是說修自己的道德而不要求别人修德。由這個意義 再引申,就是指摘過失的意思了;《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責無禮也。”這些意思的引申 過程是非常明顯的。 (5)習。《說文》“數飛也,從羽,(自)聲。“數(shuò)飛”是屢飛的意思。《禮 記·令》“鷹乃學習。”這是本義。引申為溫習的“習”,因為溫習是反復多次的行為;又為習慣的“習”,因為習慣也是由反復多次的行為所形成的。

抓住一個詞的本義,就像抓住了這個詞的綱,紛繁的詞義都變為簡單而有系統的了。 本義有了體會,對於某些詞義可以推想而知,而且也可以了解得更透徹。詞典裏某些詞共有 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意義,其實從引申的觀點看,許多詞義都可以合併。例如“解”字,《辭 海》共有四個讀音,二十七個意義。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紛繁的。現在試看《辭海》所載“解” 字的前九個意義:

(1)判也,剖分也。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 (2)離散也。漢書陳餘傳:“恐天下解也。”注:“謂離散其心也。 (3)說也,析言事理也。荀子非十二子:“閉約而無解。”史記呂後紀:“君知其解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45e6d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