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故溯源】“义无反顾”起源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023-01-21 22:07: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典故溯源】“义无反顾”起源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欢迎阅读!
溯源,典故,义无反顾,国学,源于

【典故溯源】“义无反顾”起源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义无反顾

义: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出处】

汉代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

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猫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成语故事】

汉武帝很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学,让他在自己身边做官。

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是采取的高压手段,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发生了骚乱。汉武帝便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了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做一番解释。

司马相如在文告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猫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这段文告的大意是: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矢而上,决不允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义无反顾”就是从司马相如的文告中的“义不反顾”一句中引申出来的,指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 【小扩展】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在位,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

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且更有文采。

《上林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1c813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