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古诗词四篇回乡偶书、夜宿山寺等教师版 (1)

2022-04-13 13:1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常见古诗词四篇回乡偶书、夜宿山寺等教师版 (1)》,欢迎阅读!
山寺,古诗词,夜宿,回乡,小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小学生常见古诗词 教师版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⑶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⑷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评析】:低年级教学古诗要不要理解?当然要。但这种理解不是架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体上去理解。教者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让学生围绕山寺的“高”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解、体会,没有过多的分析,更没有逐字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深刻的,因此在解释“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这种险峻之感。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鹿柴 1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2 返景入深林,(3 复照(4)青苔上。



作品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评析】: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其中诗的前两句以声反衬空寂, 后两句则以光突出幽暗. 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语注释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3】临:将要。

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5】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6】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 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1189ba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