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79例疗效观察

2022-04-11 11:3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79例疗效观察》,欢迎阅读!
低热,功能性,中医药,疗效,观察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79例疗效观察

尹亚东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河南舞阳 462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对功能性低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患者79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痊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5例。临床痊愈率%,有效率100%;治疗2周,痊愈76例,显效2例,有效 1例。临床痊愈率%有效率100%结论: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效果良好。

关键词:功能性低热;中医药;治疗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Low-Grade Fever : Analysis of 79 Cases

Yin Ya-dong

th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eople's Hospital of Wuyang County

HenanWuyang 462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low-grade fever. Methods: the pure therapeutic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79 Cases functional low-grade fever, observe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Results: after 1 week's treatment, 57 cases got cured, 17 cases got markedly improved, 5 cases got improved. The cure rate was %, the general improvement rate was 100%;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76 cases got cured, 2 cases got markedly improved, 1 case got improved. The cure rate was %, the general improvement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low-grade fever is very good. Key words: Functional low-grade fe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功能性低热是指由非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体温不甚高,常在38℃以下,或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没有疗效确切的方法。祖国医学称之为“微热”。相关治疗经验和报道很多,但多从虚论治。笔者应用自拟方中药,以清补论治功能性低热79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79例,均为20017月至20117月舞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病人。病人依从性均好,可随访。 纳入病例标准

发热7日以上,体温不超过38℃,可伴自(盗)汗、纳差、倦怠、乏力、头晕、头痛、多梦、失眠等症。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以及感染(感冒)后低热均纳入。 排除病例标准

1.2.1西医诊断的各类慢性炎症性疾病;

1.2.2西医诊断的非炎症性疾病但可以引起低热者,如结核病、慢性肝炎、风湿病、 1.2.3治疗期间查出以上需要排除病变者; 1.2.4不能坚持用药者;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2.5因不能随访,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因素影响疗效判断者。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患者中,男23例,女5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7日,最长近3年。原发性低热4例,夏季热1例,感染(感冒)后低热74例。 治疗方法: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以2周为观察周期。

1.4.1自拟基础方组成:金银花25g 连翘20g 黄芩10g 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荆芥12g 防风12g 枸杞12g 山萸肉12g 丹参20g 党参25g 厚朴10g 甘草5g. 1.4.2 煎服法:头煎加水700ml,煎煮25min,取汁300ml;二煎加水500ml,煎煮25min 取汁300ml。两煎相混,早晚分两次温服。

1.4.3 加减方法:口干加天花粉15g;纳差加砂仁12g;腹胀加木香12g;乏力甚加党参为40g失眠多梦加珍珠母50g头晕蒙加葛根20g五心烦热等阴虚阳亢之证明显加知母12 g地骨皮20g;服药后腹泻加肉桂2g 疗效判定:疗效分以下四级

1.5.1痊愈:各项伴随症状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1.5.2显效:伴随症状消失但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或伴随症状未完全消失但体温恢复正常; 1.5.3有效:体温有改变但未恢复正常,或伴随症状有缓解; 1.5.4无效:各项症状均无改变。 2.治疗结果

治疗1周,痊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0例。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100% 治疗2周,痊愈7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0例。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100% .结论

医药治疗功能性低热效果良好。 4.讨论

现代医学[1]认为,功能性低热的病因,可能与中枢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或者有关。病人症状多数不甚严重,诸项检查多无异常,方法不多,治疗效果亦难满意。但绝大部分病人自觉明显不适,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基于此认识,许春进等[2]使用小剂量文拉法辛治疗50功能性低热患者,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治疗4周进行的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对照组为32%。

功能性低热的症状表现,与祖国医学“发热”“潮热”“烦热”“骨蒸”诸证相似。一般认为[3],内伤脏腑,气血阴阳失于调和;或外感六淫及疠气,邪气入里,正虚邪恋,均可导致本病。多见于、温病、等外感发热病等杂病的后期,常从虚亏论证,分为阴虚、气虚或气阴两虚各型。治疗方法当然也是从补虚入手。王大飞等[4]从气虚论治功能性低热37例,治愈率为%。张子明[5]从养阴益气入手治疗功能性低热30例,都是类似的探讨。

热病伤阴,久病也必然伤人争气,但治疗似乎也不必以此为主。因为从笔者诊治功能性低热的临床实践看,本病的发生,大多在春节前后,正是冬春之交流感等外感发热疾病流行季节。绝大多数病人都曾患过感冒,而且舌红脉大之证非常普遍。所以,既需清热又要补虚的清补之法,当为本病正治。依此施治,卓然有效。张素芬等[6]也认为,功能性低热中,首先为感染后低热,其前往往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感染,特别多见于病毒感染后。但笔者仍然时常迷惑,为什么现在的感冒基本都是风热感冒。即便受寒被风而起病,也基本都是上火症状表现在先。后来在读研期间,间接受教于刘渡舟大师,才知道原因。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丰富、饮食结构的变化,现代人的感冒确实以风热居多。另外,即便经验医学仍然是“黑箱理论”,在临床证治之余,笔者仍忍不住揣测,低热的发生,除了前述神经系统的因素以外,应该还与病原微生物消亡以后,血液里某些微量物质的变化有关。而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恰恰可以使这种病理变化归于平复,所以有较好的疗效。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自拟方中,金银花“清络火,解温疫秽恶浊邪”《重庆堂随笔连翘“主寒热…结热”《本经》;黄芩“疗痰热、胃中热、消谷”《别录》;生地10g 丹皮“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赤芍“泻火降气,退血热”《滇南本草》。二药合用,清血分燥热。荆芥“散风热,清头目”();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本草经疏》 二药配合,疏风解表。 枸杞子“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正义》山萸肉“强阴益精”() 丹参苦而微寒,既可入营治心烦不寐,也寓防治“久病入络”之瘀之意。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正义》,以补久病正气亏虚;厚朴“主温中、下气” )以防补益碍脾。诸药合用,共奏清补之功。

笔者认为,中医的疗效,得益于三因制宜下的辨证论治,但也失之于过于灵活、不易掌握。所以,在充分总结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在“辨证论治”的大原则指导之下,尽量探索出相关疾病“执简御繁、易于操作”的治疗大法,辅助以药味剂量的变化,使临证既契合病机,又相对易于掌握,以便于祖国医学更广泛的流传、更好的传承,应该是中医临床医家自动自发的责任!笔者治疗胃病、肾病的系列文章,包括本篇小文,都是在做这种尝试。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西,,.[J].,2009,32(2):49.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1.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60.

[4]王大飞,毕海波.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低热37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34. [5]张子明. 黄芪鳖甲汤治疗功能性低热30例体会[J].河北中医,1982,4(2):12. [6]张素芬,王佳.功能性低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5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4e289f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