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的教案(粤教版高一选修)

2022-04-14 19: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虞世南《蝉》的教案(粤教版高一选修)》,欢迎阅读!
选修,教案,高一,虞世南

虞世南《蝉》的教案(粤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虞世南其人,识记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品位关键词语,体悟诗中描绘的形象,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虞世南正直高贵的人格品质。

教材分析: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

2 抓住关键词语品位诗歌内涵,理解“诗言志,诗缘情”的诗歌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一块小黑板蝉(实物依条件而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烦躁的蝉鸣(可模拟蝉声,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


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蝉》最为著名,诗人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难认字、节奏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这里代指蝉,同时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突出了“贵”的内涵。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

“流响”:“响”是声音的意思,对仗(“垂緌”对“流响”),流响即流动的声音,一声接一声的蝉声。“出”传出。“疏桐”借代,代指树林。籍,凭借。 3、设计问题,解决重难点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况,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提示:形态食性声音

吸食清亮晶莹露水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

2)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


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的远传。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问题,蝉声传播的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教师提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5)比较虞世南的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讨论,代表有感情朗诵诗歌并发言。

4、齐背全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贵、清统一,为论蝉做铺垫状物托物寓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点睛之笔,“清”无需借“贵”论蝉 五、课后反思 六、附诗歌如下: 骆宾王●咏蝉蝉●李商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蝉》的教案(粤教版高一选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e9aa2a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