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2023-01-11 20: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欢迎阅读!
文明建设,生态,作用,基础,教育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对社会工业化发展中种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以及对人类对待自然环境所树立价值观的反思,并且形成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反映出人与生态之间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关系,不管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树立,还是社会经济体系的整改,者是人类活动形式的优化,都需要教育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本文先是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再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作用

在工业文明发展成型之后,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人类文明主要的发展形态,人与生态和谐相处是其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教育作为人们获取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生态文明素质和参与生态文明活动的主要方法途径,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发展。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发展道路上,主要是以解决生态危机作为指向目标的,而生态危机所具体表现出的实质种类繁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以下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

1、通过技术革新,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坚实的技术后盾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盛所致。在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条件下, 导致生产效率和方式上的落后,而落后的生产效率和方式必将引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 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生态危机的产生,而对技术的不断革新则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的主要方向。

2、完善市场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来优化资源的利用

在形式复杂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经济手段,让资源利用成为重要的市场活动。另外,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市场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转化率的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形式上的转变

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可以决定生态危机的产生机率,同时,解决生态危机也需通过及时转变经济发展形式来完成,而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重在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如果能够引入循环、 低碳等基于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形式,并做到共同促进、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形式上的转变,从而推进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4、加强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力量的推进。不可否认,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学科参与及多维路径的探讨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外部来寻求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没有凸显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深层的根源在于人,在于人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教育的责任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环境保护,更不是激进的生态运动,而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切实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趋紧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可以说,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工业化和生态化相互交织的道路上前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必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


展不充分、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十分明显。经济发展不充分会降低人们的环境保护热情,从而削弱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刺激地区间的经济竞争,竞争性的经济增长会加剧环境破坏力度,从而妨碍生态保护共识的达成。另外,因技术落后、管理乏力、人的素质不髙等因素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阻力。 三、 教育对生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思想观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且为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供很多帮助。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次运动,也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革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深人推进需要一定的生态价值观的指引。现时代下的生态价值观是多元化的,教育有着向人们进行展现和说明,解释和澄清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说前者是交流和传递知识,那么后者就是启蒙和重建思想。为了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教育是为了引导人们树立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态价值观。无论是否是人类中心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两者没有把人和自然密切关联起来,仍然具有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基于此,共生生态价值观便顺应了时代潮流。

四、 教育对生态人格的决定作用

教育是一种活动,旨在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才。培养人才要符合潮流,这不仅要考虑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时代发展。教育要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美丽中国作为战略目标,将培育生态人格作为理想追求。生态人格是人格范式中与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它在个体身上凝聚和内化了生态伦理和生态内容。拥有科学认识自然的生态知识,感激和善待自然的生态情怀和顺应及保护自然的生态行为的人大都具备生态人格倾向;具备生态人格倾向的人身心和谐,他们不仅能够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平衡统一,而且拥有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绝对不会做出破坏性消费,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也不会做出过渡性消费,超出社会经济承载能力。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健康、 适度、科学和绿色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转变则依靠生态人格的培养。生态人格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非常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生态人格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五、 教育对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一定的分层及流动功能, 可有效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提升其社会地位,进而缩小全社会的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统一。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以实现教育公平, 终促进社会公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同于其他社会财富的分配,其分配理念是基于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自然条件恶劣、资金短缺、人才困乏是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可以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助推器,从多方面、多角度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生态文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只有认清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将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青,曾杰丽.生态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西昌学院学报,2008(3). [2]许冬梅.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8). [3]朱建良.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研究[J].中国医学理学,2005(4).

[4]洪大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2(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3b9c08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