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选择练习题(带答案)

2022-08-06 07:0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选择练习题(带答案)》,欢迎阅读!
扬州,练习题,乐天,答案,选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选择练习题(带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首联 颔联 B首联 颈联 C 颔联 颈联 D颈联 尾联 2.下列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B.诗的颔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义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4.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谪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低沉阴郁的感情基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诗人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村,描绘出千帆竟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6.与本诗颈联蕴含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8.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这句诗诗人运用典故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却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10 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的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 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之地的荒远,贬谪时间之久。

C 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A 7D 8A 9A 10B(点明酬答之意的是尾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029246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