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古文翻译题

2022-09-11 05:0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古文翻译题》,欢迎阅读!
语言文学,古文,自考,翻译,课程

古文翻译题

§1---------------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蓠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擾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楫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1.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杀戮,如割草摧木一般。

2.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梗棘矜者,因利乘便。——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 3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于此可知并吞四方,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嬰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天下,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 4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改朝换代,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

5.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何况又舟船无路,天河不是乘木筏所能到达;风狂路阻,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没有可以到达的希望。

§2---------------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毁乡校,何如?——把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毁掉,怎么样? 2其所善者,吾则行之;——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施行。

3.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作威可以防止怨恨。

4.大决所犯。——大的溃决所造成的灾害。 5.不如吾闻而药之。——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并且把它当作苦口良药。

§3---------------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1.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

2.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近时诸葛亮不逼迫元直投奔蜀汉,华子鱼不硬要幼安接受卿相的职位,以上这些人才可以说始终如一,是真正相互了解的好朋友。

3.足下见直本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您看直木不可以做车轮,曲木不可以当椽子,这是因为人们不想委屈它们的本性,而让它们各得其所。

4.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不能够因为自己喜爱华丽的帽子,而勉强越地的人也要戴它。

§4---------------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只因为祖母刘氏就像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4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发自內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5---------------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私人之间又得接送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孩子,如此辛苦劳累。 2尚复被水旱之灾。——还又遭受旱涝灾害。 3.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于是,有出卖田地、房屋和儿孙以偿还债务的人。

4.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因此这些人中,男人不耕田种地,女人不养蚕织布,但穿的却是华美的衣服,吃的一定是好饭鱼肉。

5.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千里游历,高车相连,乘坐着坚固的车子。驾着肥壮的马匹,脚穿丝鞋,身着丝绸长衣。

§6---------------

韩厥献丑父,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1.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代替他的国君承担祸患的人,这里有一个,又将被杀掉吗? 2。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一个人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灾祸看作难事,我杀了这种人不吉利。

3.赦之,以劝事君者。——赦免他,以便勉励侍奉君主的人。

§7---------------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关,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耕地肥沃,百姓殷实富足,战车万辆,武士百万,有千里肥沃的田野,蓄积储藏的物资众多,地理形势便利。

2。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施行惩罚,道德不高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的不能烦劳大臣。 3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现在先生您郑重地不远千里跑到宫廷上来指导我,我希望改天再说。

§8---------------

管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少时尝与鲍叔牙游。——小时候曾与鲍叔牙交往。

2.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说难听的话。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当政。

4.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都是管仲的谋略。

§9---------------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則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库里的粮食储满了(人们)才会知道礼节,衣服和食物充足了(人们)才会知道荣辱。 2.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家里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在街市。

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全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益奔走。

§1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1.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张不同,用不着相互商量。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拿着鞭子当马夫,我也去干;如果不能求得,还是照着我自己喜欢的去做。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1---------------

1.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所以说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但是要为天下找到更贤明的人却很难。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就那样做了,反过来思考一下我这种行为,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想法。

3.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没有一尺地不是他所有的,没有一个子民不是他的臣子。

4.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事情比古人少做了一半,而收效却必定高一倍。

5.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把百亩田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夫。

§12---------------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还。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1.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官兵与李广一同出关,而行军道路不同。 2告广曰:“胡骑易与耳。——回报李广说:“匈奴军很容易对付。

3.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天黑了,官兵们都面无人色,而李广神色从容自若。

4.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匈奴军队才撤围离去,汉朝士兵困乏,没有能力追击。

5.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博望侯留滞缓行,错过了预定的日期,判处死刑,出钱赎罪,被贬为平民。

§13---------------

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踢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大凡要建立不平常的功业,一定要依靠不平常的人才。所以马有会狂奔踢人却能跑千里路的,士人有受世俗讥讽嘲笑的缺点但能建立功名的。那些覆车的马,放荡不羁的人士,也在于善于驾驭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要留心考察吏民中的优秀和出类拔萃的可以担任将相和出使远方国家的人。 2.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人江而不改。——下臣听说善于创立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端的不一定善于结束。从前伍子胥的劝说被吴王阖间接受,所以吴王闽闾能够远征到楚国国都郢。吴王夫差不是这样,而是賜给他一只皮袋,装了伍子胥投进江中。吴王夫差不能领会伍子胥生前的话可以用来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到江中而不后悔;伍子胥不能及早看出阖闾和夫差两个君主的不同才量,所以沉入江中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

§14---------------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鞍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夭予,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武帝赞赏他的行为,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手持节旄送那些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3.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并送了很多礼物给单于,回报他的好意。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到了匈奴之后,置办礼物赠送给单于。

5。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单于渐渐倨傲,不像汉人所期望的那样。

§15---------------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決之使道,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傅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塞百姓的言(引起的后果),超过堵截水流。

2.为民者宣之使言。——治理百姓的人,让百姓发泄把话说出来。

3.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让(最高职位)公卿直到(最低职位的)列士献上采自民间的讽谏歌谣。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贴身的臣子尽力规劝,父母兄弟察验是非,弥补过失。 5.是以事行而不悖。——因此政令通行而不违逆事理。

§16---------------

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下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1.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我听说“知足者不会遭受耻辱,知道停止者就不会遇到危险”

2.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父子二人都借口称病,上疏辞去职务。

§17---------------

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1.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房玄龄对政事精明通达,并且擅长文学

2.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使用法纪宽松平恕,听到别人的长处,如同自己的一样。

3.不以己长格物。——也不拿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

§19---------------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1.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黎丘的鬼扮成他的儿子的模样,搀扶他,并在路上使他受苦。

2.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那天我到城东讨债去了,可以问别人。

3.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那一定是那个奇鬼,我原本就曾经听说过。 4.明旦之市而醉。——第二天早晨到市场里去,且喝醉了酒。

5.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他的真儿子担心他父亲不能回来,就前去接他。

§2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其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2.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用城墙、护城河作为防守工事,用礼义作为行为规范。

3。以正君臣,以笃父子。——用(礼仪)来匡正君臣关系,加深父子间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566d1ac281e53a5802ff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