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粮道街的文气

2023-02-19 05: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昌粮道街的文气》,欢迎阅读!
道街,武昌



武昌粮道街的文气

今天的粮道街所在地武昌,没有汉口繁荣的商业,也没有汉阳宏大的制造业,但是你不得不仰视武昌,特别是这条古老的粮道街。可能因为长期是省府衙门及封疆大员们的驻跸地罢,武昌内城那些街头巷尾里头,似乎都沾了些许“天子脚下”的气息,不像汉阳,古则古矣,却古得像个老乡绅;更不似汉口,仿佛昨日还衣衫褴褛,今日就陡马地发富得流油,穿金戴银地纸醉金迷起来„„

在武昌粮道街逡巡,很容易生发出这样的怀想。粮道街之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设的粮道署。清康熙年间,朝庭将中西部漕粮交兑地点由城陵矶改为汉口,不但使汉口很快成为全国三大米市之一,而且湖北督粮道衙门多了许多差事,素有九省通衢的汉口粮食交易繁忙,商贾云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一时富甲天下。粮道衙门的富足,加上胭脂山、崇福山一带的景色宜人,便有许多名人、富人在这里结庐而居,一条富贵气浓厚的粮道街就象模象样地形成了。所以我们平时戏称蛮有环境滴朋友“伙计,你富得象粮道街人咧”

粮道街是武昌一条东西向的古老街道,西起长江的中华路码头,东至小东门的中山路,全长近两千米。粮道街今天的路面变宽了,两边的高楼林立,商铺云集。然而十几年前的粮道街确实非常破旧的,仅仅是一条青石板路,不能走汽车,历来是从江边运货物到武昌城的通道。

如果你认为粮道街仅此而已那就错了。在这一条街上布满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各色学校,如果你有机会在粮道街上走一走,迎面碰到的尽是年轻人,他们到都背着书包,或者由爷爷奶奶牵着在街面上急匆匆地走着,或者碰上染着金黄色的长发的男生—那是美术学院的学生,或者碰上一群个子很高的时髦女孩—那也是美术学院的模特专业的学生„„

而粮道街声名之彰显,却缘于此处多书香,此处多人杰。溯至明代,这里有勺庭书院,清代,这里有江汉书院,民国初,这里有大学一所、中学两所、专业学校三所„„就拿粮道署来说吧,清朝被民国取代后,这个名是管嘴巴填肚子却让蛮多人饿肚子的衙门,即被改造成学校———私立中华大学。现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现名文华中学)仍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这所大学因出了个土生土长的青年革命家恽代英,曾经誉满天下;这里有项英的故居和伍修权的故居。

这里有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和花园山、螃蟹甲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迹。据《江夏志》记载: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封楚昭王,建治武昌花园山,朱桢第五子朱阵炜被封为崇阳靖简王,王府设在此山,人称“崇福(府)山”,现留有“崇福(府)山巷”。清乾隆一刘姓文人在崇阳王府故基上,修建草堂、亭园,题门额“蔼园”,俗称“刘家花园”。清咸丰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在此山设立天主堂,民国17年武昌主教、美国传教士艾道原在天主堂侧创设花园山育婴堂。

粮道街是武昌文化教育较早发展起来的地方, 早在明代就有芍庭书院的设立,今朱家巷省银行学校宿舍,和武汉中学隔街相望。清代又有迁入的江汉学院。同治10(187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文华书院,是外国在武汉最早开办的学校。张之洞于1903年将丰备仓改办为东路高等小学堂。




湖广总督林则徐在此地兴建丰备仓。1920年陈独秀曾在此地发表演讲,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也见证了阳翰笙、胡愈之、田汉、郁达夫、洪深、叶浅予、张曙、冼星海等为首的全国文化名流云集于团结抗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先驱,恽代英、项英、陶铸、林育南、陈昌浩、王亚南、伍修权等都在此地留下足迹。辛亥名人熊十力、刘静庵、陈时、邵伯昌、刘公、石瑛等都在粮道街留下过身影。辛亥革命的军旗九角十八星旗、辛亥首义的军歌在这里诞生。

我们从西向东数,中华路小学是武昌的名牌小学,年轻的父母们对这所学校趋之若鹜,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中华路小学毗邻长江,交通便捷,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其他学校没有的优点: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等等;

再往东,就是湖北省实验中学:张之洞所书的“唯楚有才”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学校门口,据说武昌区政府倾力打造武昌区一所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能够叫得响的名牌学校就是该校!

涉及粮道街与教育的话题,新中国缔造者之一的董必武,很自然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必武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192月,董必武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湖北的护法运动。在上海期间,董必武针对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其他介绍新思潮的书刊,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必待新鲜势力之参与。五四运动发生后,新的时代潮流使董必武看到中国革命新前途。他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点出发,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战士。8月,董必武回到武汉,一九二0年春,董必武、陈潭秋着手创建武汉中学,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这位前清秀才,当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就想到要建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平台,而最好的平台,莫过于学校。于是,1920年,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在粮道街东端现261号(现为粮道街275号),董必武聚集友朋,紧锣密鼓,筹划办学:如何成立董事会,如何筹集资金„„两袖清风的董必武,脱下身上的皮袍,权当股份,于是,一所以我们这座城市命名的学校———武汉中学诞生了。

早年的武汉中学,走出了一批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革命者,他们中,有的成了“黄麻起义”“鄂东南暴动”的先锋潘忠汝,有的是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骨干;他们中,多壮怀激烈慷慨悲歌之士,有的英年捐躯,有的名列新中国将帅谱,他们的人生,在中国当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

早年的武汉中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关注社会民生涵养了朴诚勇毅的精神———当我们为眼下的应试教育扼腕叹息并苦觅改革良方的时候,当年武汉中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笔财富,显得何其宝贵而厚重!

一千四百米之粮道街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甲之间紧邻胭脂路、后补街、民主路、小东门。粮道街辖区,解放以后文教事业发展很快,教育资源丰厚,是子教育首选居住地。辖区内有湖北省美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金融专科科学3所大专院校。有武汉中学、文华中学、市十四中学、粮道街中学4所中学。有昙华林小学、后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edf7c2c5da50e2534d7f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