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2023-01-29 17:3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欢迎阅读!
唯物史观,浅析,群众,观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作者:季凌宇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1

摘要:有些学者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见物不见人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但是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的研读,发现无论是从唯物史观的各个论点、原理,还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占据主体性地位的。所以说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群众;主体性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无论从《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一方面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包含着人的主观因素,体现着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另一方面实践又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客观过程。实践是人的动作,是千百万群众的行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性,表现为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达到物被人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同时,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身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人对世界的改造本质上就是創造,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改造成为适合人类使用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就既是人的主动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生产力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形成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有三个基本要素: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标志,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从事劳动、科学知识投入到劳动过程才是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是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劳动者,生产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只不过是一堆死物,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没有劳动者,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无法实现,所以劳动者的主导性作用以及主体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要注重生产力的作用,那么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的作用,尤其是要注重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的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的历史观认为杰出个人决定历史的变革,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在推动生产力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重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变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当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要遵循历史规律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这一论点,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锁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有些学者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见物不见人忽视主体,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唯物史观的种种群众观点都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及主体性作用,我国现今所贯彻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更是彰显了人的主体性。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④的社会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境界。共产主义重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体现群众主体观念。私有制只有在消除剥削、消除差距、消除不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当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时,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时代便到来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搏,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注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第46卷,219 ②《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0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第2卷,104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第46卷,104 参考文献:

[1]陈先达,杨耕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郑宝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8年版 [3]柴毅龙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中文1

作者简介:季凌宇(1988.04)女,学校: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籍贯:黑龙江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01cc5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