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蹦迪散文

2022-12-25 00:36: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去蹦迪散文》,欢迎阅读!
蹦迪,散文



去蹦迪散文

1980年的北京街头,一些青年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把录音机开大音量,在大街上随着音乐,扭来扭去地跳着一种新式舞蹈。这种舞蹈的名字叫作“迪斯科”

迪斯科被看作是从国外传进中国的新潮东西,报纸上也在向人们做着介绍。1984410日的《北京日报》上曾发表文章《关于“迪斯科”音乐,其中介绍说,“迪斯科”是“迪斯科泰科”(法discothèque)——唱片夜总会的简称,本是指放送唱片供人跳舞的舞厅,而“迪斯科”音乐就发源于这种地方。

迪斯科的音乐节奏强烈,循回往复,没有停顿,不仅让跳舞者跳得浑身大汗,而且能够吸引人把舞厅占得满满的。迪斯科舞蹈没有规定动作,没有规定步伐,跳舞的人可以根据节奏的变化即兴扭动身体,特别是腰胯部位扭动幅度比较大。跳舞的人不断创造花样,毫无约束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男女成对而舞,也可集体同舞。炫目的灯光、节奏强烈的音乐、时尚的舞步,迪斯科很快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爱。

当时的北京,面临着空前规模的中外文化大交流,也经历着激烈的文化观念碰撞,对于迪斯科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表现。一方面,不少人唱流行歌,去舞厅里或在大街上跳起“迪斯科”;另一方面,一些机关部门禁止跳“迪斯科”,禁止穿“奇装异服”,禁止留披肩发。有人认为跳迪斯科是最时髦的,也有人认为去舞厅里跳迪斯科的不是正经人。






虽然争议不断,但迪斯科热还是很快席卷北京城。最令人惊奇的是,曾经一度对迪斯科很反感的大爷大妈也加入了跳迪斯科的阵营。中国国际电台土耳其专家耶尔德兹·白勘感慨于北京人的变化——北京人素来以温文的举止、悠闲的生活节奏闻名,可现在迪斯科热席卷了这个城市。青年们在大街上表演霹雳舞,在学校舞会上跳迪斯科,连老年人也接受了这种新事物,他们在公园里跳起了独特的“迪斯科舞”,一种以东方太极拳糅化西方迪斯科的产物。经过改造的迪斯科,成了健身舞和健身操,乐曲依然欢快,但动作轻柔多了,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大受欢迎。当年老年人跳迪斯科的热情不亚于如今跳广场舞。

19878月下旬,广播电影电视部老干部局经人穿针引线,把老年迪斯科健身舞的编创者陆鸿斌从上海请到北京,联络了十几个部委开办培训班。经过短短几天的言传身教,这些平日不苟言笑的老干部学会了跳迪斯科,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60多岁的老干部跳迪斯科,心脏出问题怎么办?老干部局的领导暗暗担心。为防万一,还派了一名医生,携带各种急救药品随“班”保护。结果呢,这位医生背着药箱跑了七八天,却没机会施展医术!

这些老干部跳起迪斯科以后,发生了三个变化。第一个是服装。开课第一天,“学生”们的衣服颜色不是灰就是白,从服装到精神状态,都是一派暮气。在陆老师的带动下,没几天工夫,赤橙黄绿青蓝紫,都穿出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47f51c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