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中的哀怨与诘问

2022-08-08 12:1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观《踏莎行》中的哀怨与诘问》,欢迎阅读!
踏莎,诘问,哀怨,秦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秦观《踏莎行》中的哀怨与诘问

作者:彭乐群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3

内容摘要:秦观的《踏莎行》是一首饱含哀怨情绪的词作。本文详细的阐释了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和主题。

关键词:秦观 《踏莎行》 哀怨 诘问

每当读到秦观的《踏莎行》这首词,就不禁联想到屈灵均、曹子建、陶渊明、李义山等。屈原带着忧国忧民的孤愤跳进了汨罗江,曹植把他被猜忌被迫害的心灵托付给洛水女神,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往桃花源,而李商隐在党争中无辜受牵连的怨愤,也曾在西溪、瑶池中寻求寄托。如果把末二句,说成是单纯为了一个女子,与词意不符。此时此刻,由于难以排遣的孤独和苦闷,作者可能思念或怀恋某一使他得到过安慰的女子,但他更加苦苦追求的是前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业。只不过作为婉约词人的秦观,不能把这种心思直言不讳地写到词里。其实他的苦闷正在这里。因为对秦观来说,要追求一个女子,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凭着他的条件并不难。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值得人们同情的苦恼。所以说这首词绝不是一首情词。

要深刻的领会这首词的意蕴,必须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际遇。秦观是由于苏轼的赏识而得以提拔,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因此,当苏轼陷于新旧党争而获罪遭贬时,他也受到牵连,先后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继而又遭到谒告,被削秩,再贬郴州。他面对接踵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无路可走,而且是一贬再贬,到至元符三年,才受命放还,而死于归途中。 这首词就是他晚年由处州又被贬到郴州以后写的,突出的表达了理想破灭的哀怨和对不幸命运的诘问,表现了他那哀苦凄婉的心情。

上阕书写理想破灭的哀怨和谪居生活的孤凄,开篇三句是理想破灭的深沉慨叹。楼台在这里喻指理想,可现在已在浓雾中消失,津渡意思是河边渡口,这里喻指出路,可现在在朦胧的月色下迷却了。人说秦词深婉,擅表心曲。可叹陶渊明所极力夸赞的桃花源,却原来是一个永远无法寻找的去处,其中的桃源两字是点睛之笔,是前两个意象的注脚。其中字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接着,作者直接诉说自己谪居生活的孤苦凄楚的情景:春寒料峭,孤馆深闭,满眼所见的是:暮霭沉沉,斜阳似血,满耳所闻的是:不如归去的鹃声悲啼。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能以境胜,把自己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创造有我之境,并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作者由于心事重重,月夜不眠,想到在现实中欲归无路,理想中的仙境又无处寻找,感到孤馆格外冷落。白天无所事事,又担心夜晚来临。眼看太阳从偏西到没落,难熬的月夜又将周而复始。正在作者为即将降临的夜晚发愁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8a8ca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