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南轩竹 诗歌赏析

2022-07-10 04: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曾巩 南轩竹 诗歌赏析》,欢迎阅读!
曾巩,赏析,诗歌



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南丰先生

南轩竹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意为有几十根生长茂盛又繁密的竹子,在天干之年,仍然生长得潇洒有生机。天干之年使竹子面临生存的困境,但竹子却生长得仍然很茂盛,可见竹子无惧艰难。

颔联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它的意思是,风吹过时,竹子飒飒作响,诗人听到后,烦心事随之消散,一场雨将竹子濯洗得干净,诗人看到被清洗得明亮干净竹子后,放眼望去,心情清朗。这一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颈联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新长出的竹笋顶起长满苔藓的石头,盎然生长,竹子斑驳的影子投在粉墙之上,摇曳生姿,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翠竹的美称)色转明。意思为应该要等到万物历经霜雪之后,再来看这几株翠竹,它们应该更加晴明动人吧。尾联单纯想象历经风霜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手法中虚写范畴,没有实写的成分。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人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咬紧。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1 / 2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fb5a99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