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弗洛姆

2022-04-26 03:2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弗洛姆》,欢迎阅读!
洛姆,认识

认识弗洛姆

E.弗洛姆

艾里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1900.03.231980.03.18]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代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猝发逝于瑞士提契诺州(Ticino)玛拉托(Muralto)。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个商人,喜怒无常,母亲有间歇性抑郁症,童年生活的不愉快,是激发他以后研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探讨人性的主要原因。在他早年时的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他,其一是少年时,家有一位朋友 - 25 岁的漂亮女子,是个画家,愿意为陪伴老夫而终身不嫁,不久其父死亡,而她也跟着自杀了,

并留下遗嘱,希望能跟她父亲合葬。那时他才 12 岁,此事令他非常震惊,无法理解该女子的行为,直 23 岁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方才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他后来写到:战争结束时,我是一个内心混乱重重的年轻人,经常思考战争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样的问题,希望理解人类群体行为的不合理性,渴望和平和国际间的了解。

对于他的问题,最后弗洛姆从两种理论中寻求答案。弗洛伊德理论帮助他理解了个体的人格,卡·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了社会政治的影响。他在上学期间,深入地研究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1918 年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法学1919 年暑假后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学1922 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 年他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先在慕尼黑大学,19251930 年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正规训练。1926 年他和里奇曼(Frieda Reichman )结婚,但这场婚姻仅维持了 4 年。与此同时,他加 1923 年所创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以心理学的专长加入法兰克福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并任教于法兰克福的精神分析学院。1931 年,他从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在研究院期间,他曾同另一位新精神分析主义者 K.霍妮同事,且两人间发生过一段恋情。1933 年应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的邀请赴美讲学。

1934 年因政治环境恶劣他离开了德国,先去了瑞士的日内瓦,然后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美国,在纽约开设私人诊所,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他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41941),贝林顿学院19411944 年他和格伦Henny Gurland举行了他的第二次婚礼并成为美国公民。1950 转任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并在该校创建精神医学系,两年后格伦因不适当地气候而病逝,1953 年他和弗里曼(Annis Freeman)结婚。19571961 年回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1962 年任纽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1965 年从墨西哥国立大学退休,1976 年迁居瑞士洛迦诺(Locarno)。

弗洛姆的心理学思想综合了 S.弗洛伊德的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观点,形成了他的社会文化人性观。他反对弗洛伊德人性决定于性冲动和个人潜意识的内在动力,强调人的性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但人性并非为社会文化塑造,人性中亦有独立一面。在弗洛姆看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有共同的基础,他称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著作中的指导原则和动力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那些仍然闪烁着光辉的思想和那些需要修正的论断,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1


他对弗洛伊德学说所作的改造,比霍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不象霍妮那样泛泛而谈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而是把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等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也不象霍妮那样把文化和社会因素只归结于家庭环境,而是把兴趣放在论述社会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上,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决定作用。并认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在于形成具有社会烙印的人格,把传统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大层面。

他延伸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提出了社会潜意识。弗洛姆指出:潜意识是社会要求其成员压抑的心理结构。深层潜意识及其解释可以追溯到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潜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奇妙的象征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每个社会都为本社会所有成员建立了共有的社会潜意识,社会通过社会潜意识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执行着对社会成员的压抑,它允许符合社会需要的某些思想感情存留于意识之内,其他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感情则统统排斥于意识之外。因此,个体潜意识主要是由社会潜意识决定的,社会潜意识规范和支配着个人性格,个人言行举止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条件的要求。

精神分析对弗洛姆来说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和实际的治疗理论,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武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病态、不义的尺度便是它不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据此他提出了人有五种需求: 1. 2. 3. 4. 5.

相属需求。指个体具有爱人与被爱的需求,希望认识别人,了解、关怀别人,并愿意对别人承担责任;

超越需求。指个人希望在作为上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精神上能表现出创造性的人格特质; 落实需求。指个人希望与别人、社会及与大自然亲密结合,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需求; 统合需求。指个人力求自己人格统整,希望在世界上活出意义来的心理倾向; 定向需求。指个人具有努力寻求生活方向从而获得心安的心理倾向。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付孤独感的几种心理机制,他称之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 1. 2. 3. 4. 5.

接纳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没有生产或提供爱的能力,他所需要的一切完全寻求别人帮助、赖别人,是接受者而不是给予者。

剥削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并不期望接受,而是依其暴力、诡计等,从他人处巧取豪夺,以满足自已的欲望。

贮藏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把外部世界视为威胁,通过贮存和占有而获得安全感。 市场]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的价值观是在市场上把自已当作商品,使自已具备适合雇主所需之性格特征。

创造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充他发挥其潜能,成为创造者,对社会可以作出创造性的奉献。 上述前四种倾向性都是人格的病态表现,针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提出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合性格倾向实施治疗与拯救;只有创造倾向性是人格常态的、健康的表现,对一般的健康人,应加以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地发展。

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1941 自我的追寻:1947 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 论健全的社会:1955 疯狂社会:1955 爱的艺术1956 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 随笔1963 心理分析的危机:1970 人类破坏性的分析:1973 要财富还是要生存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82192d2af90242a895e5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