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

2022-11-23 04:1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蜀道难说课稿》,欢迎阅读!
蜀道,难说

安徽省太和中学 李林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所在单元选取的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的唐诗作为教学对象,力图以不同风格的诗歌展现广阔的盛唐气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巅峰时期诗人中的翘楚,李白的诗歌创作可谓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蜀道难》作为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诗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读李白的《蜀道难》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触摸李白豪放洒脱的风格,借《蜀道难》之形,感悟李白之神。领略盛唐诗歌的万千奇象。

二、说学情 学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诗歌这一含蓄细腻力情感见长的文体,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清思路,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担心以及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思路,背诵全诗;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学一篇诗歌目的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以此达到陶心之说的 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了发挥教材的立体功能,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我决定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采取: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再做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1、诵读法 2、点拨法 3、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 先听朗读录音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诗文。

思考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画出由秦(长安)入蜀(成都)路线图。2、作者对“蜀道难”咏叹的内容有哪些?

(三)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夸张、用典、虚实结合、反衬、细节描写,借景抒情等手法。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引用神话传说。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写出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渲染神奇色彩,吸引读者。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夸张 细节描写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动静结合,夸张,突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剑阁峥嵘而崔嵬......杀人如麻。

夸张、双关、互文,写出剑阁险要、险象环生,表现蜀道之难。

2、李白为什么要极力描写蜀道难呢?你觉得李白写此诗仅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情感的?

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和对怀才不遇的愤懑。 1.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3.表达入蜀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四)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听朗读录音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8e08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