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小字

2022-04-16 16: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 小字》,欢迎阅读!
小字,社会学

人类发展指数(HDI)的三个指标: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GDP(美元,购买力平价)

总和生育率:TFRTotal Fertility Rate某地区所有妇女平均一生生育的孩子数。 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2.1

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学首先是研究社会整合、稳定与协调的学问;社会学其次研究社会怎样变迁与发展;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冲突、病态与动荡;社会学研究将人组织为社会的机制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观点1:侧重以研究社会为研究对象;A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也即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B、认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观点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A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B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C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

其他观点A社会学剩余社会科学B学群说,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个学科群;C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D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给出了为社会学下定义的三个途径:1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社会学研究的几个视角:经验方法与思辨方法(哲学根源: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人文传统与科学传统);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功能论与冲突论;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前者: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后者:狄尔泰、韦伯)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行为规律的科学,而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和整体的科学。但小群体是理学社会学的共同课题,此二者的交叉科学即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关系:人类学主要是研究无文字社会的科学,而社会学是研究文明社会的科学。如果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学就是研究现代社会的科学,而在他看来,社会就是民族国家的同义词。(疆域固定、政府对暴力的垄断、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监控)

社会学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是有关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科学,是针对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断面的学问。而社会学则更加注重整体上研究社会的运作规律。但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研究社会学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参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社会学和人口学的关系: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限制因素,考虑社会问题决不能忽视人口因素。

社会学哲学的关系:应当说,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都是

一个哲学家,因为对任何社会问题的思考都不可能不进入哲学层次,也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脱离哲学思考,因此,社会学哲学特别是社会哲学其实并没有严格界限。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学的综合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社会学的广泛性(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都有交叉科学社会学的应用性 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功能

社会学影响社会的功能:1)通过社会学知识的普及,影响普通人的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进程;2)通过影响决策人的思想和行为来改良社会。

个人与社会:1)社会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存在(2)社会对于个人的行为具有强制力量(3)个人生命是短暂的,而社会是长久的(4)社会事实具有非常稳定之特征

具体社会(马里恩·莱维)它的生存必须比个人的生命长久;它至少是部分地通过性的再生产手段来增加它的新成员;它应当在对共同的行动总体系表示忠诚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它的行动体系应当是自给自足的

社会唯名论哲学主张:只有个别的东西(殊相)才是实际存在的,而一般(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

社会唯名论社会学主张:个人是实际上存在的,社会则是诸个人的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而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社会唯实论哲学主张:除个别的东西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一般的东西。个别或者分有一般的属性,或者是是对事物的共性的抽象

社会唯实论社会学主张: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结构:人、群体、组织、阶级之间的关系的总合 阶级之间的关系:1)权利和义务(2)权力和服从(3)互惠关系(4)交换关系(5)再分配关系(6)利他关系 社会制度:价值观、规则、职位和权威、机构、社会分层 阶级关系:享有不同的经济(金钱)、政治(权力)和文化(声望)地位(资源)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将个人整合为社会2、交流的功能: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信息的传播,3导向的功能:通过奖励和惩戒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知识的传播、保持和创新

社会构成的三个层次:1、个人:个人通过群体组织为社会。2、群体: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中介。3、社会:社会通过群体,通过意识形态影响个人。

几种重要的社会关系类型:1、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2、地缘关系:传统社区的主要联系纽带3业缘关系:以职业为纽带建立的联系

社会存在之基本前提:1、人口2、环境3、文化4、物质资料的生产5、社会制度

人的基本性质:人的动物性(攻击性与合作性)人的自利性、

人的社会性(合群性、社会化)

人口的基本性质:人口规模、人口质量、人口结构 环境1)气候(2)资源(3)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 文化1)象征与符号(2)语言(3)价值观(4)行为规则 文化的三个层次1)器物文化(2)制度文化(3)理念文化 物质资料的生产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2物质资料的生产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进步(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社会制度1)制度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合(2)社会制度是较为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3)社会制度外在于个人意愿和个人行为(4)社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5)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五大基本社会制度1)亲属制度(2)经济制度(3)政治制度(4)宗教制度(5教育制度

文化的含义1)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可以看出,泰勒认为,文化不应当包括物质的内容。2)德国学者普芬多夫: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文化的特性1超生理性与超个人性2文化的复合性(多种文化要素的复合体)3)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性)4)文化的传递性(横向和纵向)5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文化滞后)

认为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变迁的速度是不同的。往往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 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人将非物质文化又分为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就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又分为A民族亚文化 B、职业亚文化C、越轨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2)文化丛:功能上互相联系,围绕着一个文化功能而存在的一组文化特质。(3)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规定性。 A. 特殊的文化模式(特称):一种文化模式区别与其它文化模式的特殊性。B. 普遍的文化模式(通称):各种文化模式共有的特征 文化震惊又叫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是某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突然进入另一种全异的文化中由于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被剥夺而产生的不适和应激状态。

边际文化Marginal Culture:位于某一社会中边缘地区的文化。

文化的主要内容:符号语言价值观规则(包括习俗、道德、法律)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3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社会团结即是社会整合)4、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社会化) 狭义社会化: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广义社会化:内化社会价值;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研究社会化的角度:1)文化的角度:文化的传递,托马斯、


奥格本2)人格发展的角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库利和米德对自我的研究3社会结构的角度:角色承担,撒金特,帕森斯

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内化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2)预期社会化: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对初始社会化而言4)逆向社会化:晚辈对长辈进行的社会化过程5)再社会化:对越轨者,对移民 社会化与社会运行: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是文化的功能(完善人格、维系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得以实现的过程;社会化的调节和主体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幼态延迟

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家庭: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学校:学校是以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机构学校是儿童面对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和社会制度。

同龄群体:同龄群体中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主意识和交往能力儿童在同龄群体中受到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工作单位: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检验家庭和学校社会化的成果。

大众传播媒介、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自己认为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自我意识的阶段:

1)我们设想的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2)行为之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根据自己所设想的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评价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主我与客我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单纯的模仿,没有角色的扮演; 嬉戏阶段(play stage)戏剧性地扮演,不涉及真实的生活;无概括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的概念。

博弈阶段 (game stage)有实际的角色和利益的涉入,出现概括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的概念。

3、弗罗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

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 2青年期;3成年期; 4老年期;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早期社会化的困境、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代差(代沟generation gap 道德社会化 皮亚杰:

他律阶段:58岁,服从权威,遵守规范;只看后果,不看动机

自律阶段:9岁左右开始,注意道德行为背后的原则,不再盲从; 开始考虑人的行为动机 科尔伯格:

前习惯层次:避罚服从取向:逃避惩罚;工具主义取向:争

取奖励;

习惯层次:乖孩子取向:努力遵守初级群体中的规范;法律与法令取向:开始接受和遵循组织和社会中的规范; 后习惯层次:社会契约条文取向:教条地遵循法律和社会规范(比如不能破坏公物);普遍伦理原则取向: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规范和法律进行审视,选择性地接受(比如在救人的时候,可以打碎玻璃)

社会角色理论:乔治 米德: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拉尔夫 林顿:区分角色与地位,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的扮演。

角色的概念: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角色的要素:角色权利、角色义务、角色规范、角色情境 角色自觉的条件:开始充当某种角色、特定的环境(礼仪情境等)、面对陌生人、自我提醒

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确定、社会角色的表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距离

角色确定中的问题:角色不能胜任;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学非所用、外行领导内行等现象);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在拥有多个角色时,选择不适合的角色,如家里的将军等现象)角色确定的有效性;其他人对某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可 社会角色的表现:布景与道具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前台后的表现与角色之间的配合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对角色的期待对角色的领悟对角色的实践

角色距离:角色要求与角色承担者承担能力之间的差距。 角色距离三种情况:角色距离过大,个人完全不能承担某个角色。角色距离过小,个人完全能够承担某个角色,但此角色对其不具备挑战性。角色距离适合,个人通过努力能够承担某个角色,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角色冲突A、角色内的冲突;B、角色间的冲突2、角色不清(失范,anomie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485885360cba1aa811da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