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优化相关思考

2022-04-21 03:4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优化相关思考》,欢迎阅读!
公立,成本控制,优化,思考,医院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优化相关思考

作者:魏玮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4



摘要: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较以往发生了一定程度改变,成本管理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也愈来愈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实现公立医院内部资源合理分配,进而增强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核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1

一、我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特点概述

受体制限制影响,我国公立医院并非完全处在一种完全自由的竞争环境当中,其诸多运营活动都受到了约束。大部分情况下,公立医院运营及管理都受到政府管控。政府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医院相关规定、章程也是由政府统一制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成本管理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特点,具体如下[1]1.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与体制密切相关。公立医院本身就具备了公益性属性,其发展与体制、制度密切相关。只有不断优化体制、制度,才能让公立医院保持相对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也有利于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医疗服务成本多样性。医院医疗服务类型繁杂,不同的医疗服务又各具特点,这给成本管理工作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医疗服务是医院自身的一种无形资产;其次,医疗服务具有同时性与同域性,医疗服务过程通常都是在同一时间及同一地点所完成的。之所以医疗服务成本较为复杂,本质上还是由于其过程缺乏一定控制标准所致。总体上来看,我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相对较为复杂,特别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部分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现阶段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通病

目前来看,部分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2]1.成本控制意识不足。很多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然以传统方法为主,绩效对医院管理影响不大,使得医院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医院内部并未形成一种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氛围。部分职工认为成本管理与自身及自身所处部门并无直接关系,未能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2.预算体系有待完善。成本预算工作是公立医院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部分公立医院预算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并且预算编制工作无法结合业务特点及规律针对性开展。再加上部分公立医院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对分散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给成本预算工作落实带来了一定阻碍。3.医院成本核算过于粗放。传统成本核算主要是以业务量、职工人数来进行成本分摊,并未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成本计算,可能或导致核算结果与实际成本出现较大落差,无法将医院成本真实情况客观反映出来,可能带来成本管理风险。

三、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优化相关建议

1.理清成本控制思路

一方面,公立医院要重视成本控制,医院内部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这种重视可以从制度上体现,也能够从医院文化建设上体现。也就是说,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需要与制度建设及院内文化建设关联起来。以制度约束成本控制行为,以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成本控制


体系建设,让医院职工能够逐渐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理清成本控制思路。医院应该“因地制宜”,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加强院内信息化建设,为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控制方法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效果。

2.完善成本预算体系建设

公立医院所面对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在实际成本控制实施过程中,医院要注重成本预算体系建设,并且要适当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关键性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优化成本预算体系,构建出标准化、规范化的成本预算流程,进一步提升成本预算成效。从预算编制、审批,再到具体执行,都需要增强相关管理工作的约束性与执行力度[3]相关工作以预算目标为中心展开,并对医院年度计划、人力资源考核、医院绩效考核分配、资源投入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全面考核分析。通过理清这些关系,采取科学的方法落实成本预算及管理,促进医院资源配置优化。

3.推行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传统粗放型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公立医院当前发展形势需求。通过推行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将粗放型成本核算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成本核算管理。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实有利于公立医院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实惠、可靠的医疗服务[4]。公立医院通过对某种疾病的成本进行核算及分析,并结合相关结果对临床诊疗路径进行合理编制,能够达成治疗目标及费用最低的医疗方案,确认单病种收费的最高上限。通过上述方式有利于实现单病种成本归集,在对比实际发生成本及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可将成本差异原因客观地反映出来,从而对实际成本费用进一步监督及控制。

4.努力解决成本分摊问题

管理费用分摊是成本核算的难点。以往部分公立医院对收益性科室也会采取全成本核算模式。其他一些责任重、公益性相对较强且收支结余较少的科室,职工的绩效水平并不高,但其工作强度并不比收益性科室职工低,这样便容易出现绩效失衡,有失公平。为解决上述问题,可结合收益科室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兼顾收益科室实际创收能力,创收低者分摊少,创收高者分摊多;也可结合科室专业特点进行成本核算,体现出成本分摊的差异性,对于成本分摊过低的科室,可给予一定的成本补贴,保证成本分摊的平衡性。

四、结语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发展、运营状态。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要逐步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将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模式,让成本管理更贴合实际, 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及质量,为公立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青.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35-137.

[2]胡斌.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思考[J].企业研究,2011(22):135-136.

[3]鄢承姝.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及优化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10):133.

[4]汤明兰,董峻,胡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J].现代医院,2012(9):123-12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84a9bd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