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2022-03-21 07: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体能,促进,小学,如何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摘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体能是主要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训练,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性花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因此,教师应明确体能训练的意义,学生通过体育训练改善自身身体形态与综合素质。本文首先阐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意义,针对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体能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开展全面健身运动

当学生具备一定体育能力之后,才能够在校外进行自主锻炼,同时对周围人起到积极影响作用,改变其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明确开展健身活动的意义,并带领其积极参与锻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在体育实践活动当中,体育能力是循序渐进提高的,并非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在今后踏入社会时,为顺利开展全面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活动

近些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体质情况呈现下降趋势,归其根本,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在大部分学校当中,难以保证学生在学校内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即使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学生也难以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在离开教师之后,缺乏独立锻炼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增强学生的体能,应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前提基础。 (三)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充分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受益。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能够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二、导致学生体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

纵观当前实际情况,大部分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被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所占据,受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心理的影响,会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大量辅导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十分繁忙,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劳育在其中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学生自身缺乏参与兴趣,逐渐形成惰性心理,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二)忽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储备良好的精力,实现学生


身体茁壮成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给予体育课程高度重视,过于追求文化课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偏爱主要因个人兴趣,并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认为体育课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对于优异的成绩缺乏追求欲望。在家长的潜意识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重视主课、忽略体育锻炼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培养小学生体能的创新策略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应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将保证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新的技术动作,实现学生身体技能的进步。例如,在小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障碍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还能够使学生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无论是学生的身体发育,还是机能发展,都具有一定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律存在差异性,无论是发展技能还是发展体能,都应得到高度重视。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作为切入点,开展层次教学活动,有计划的安排发展学生的体能,学生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体能水平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范围下掌握相关技能。 (三)增加趣味练习活动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增加一些形式丰富且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还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所谓趣味表现,包含积极的兴趣,以及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丧失兴趣后,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因此,教师将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相互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状态与成绩做出正确评价。 (四)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体育技能。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应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将发展学生健康作为基础,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根据教学的整体安排,积极开展排球竞赛、篮球比赛等,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提高自身体育能力,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促进身体技能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体育技能,还应最大限度增加其体质,在学生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的过程中,采取启发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认知规律。与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爱好相互结合,为学生设计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对于锻炼自身身体机能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季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02)


[2]进行有效教学,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A].杨明辉,裴小艳,向敏.《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2017

[3]以创新求是精神 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J].刘青.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4).

作者简介:朱俊锋(1993.08-),男,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当前职务:体育教师 当前职称:中小学二级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be1698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